首页> 中文学位 >协同治理视角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问题研究
【6h】

协同治理视角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国外文献综述

1.2.2国内文献综述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1.4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2论文不足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概念界定

2.1.1公共文化服务

2.1.2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2.1.3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协同供给

2.2理论基础

2.2.1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协同治理理论

第3章 协同治理理论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协同关联

3.1协同治理理论应用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可能性

3.1.1协同治理理论适用于开放的复杂的系统

3.1.2多元供给主体作为协同治理研究的子系统

3.1.3农村居民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作为协同治理理论的序参量

3.2协同治理理论应用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必要性

3.2.1 协同治理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3.2.2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的部分问题亟需协同治理

3.2.3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协同供给效应最大化

第4章 协同治理视角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现状

4.1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协同治理现状

4.1.1多元供给主体现状

4.1.2多元供给主体协同治理现状

4.2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对象概况

4.2.1常住人口年龄状况

4.2.2农村居民受教育状况

4.2.3农村居民职业状况

4.3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呈现趋势

4.3.1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已经有所提高

4.3.2农村居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主动性不断增强

4.3.3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平衡

第5章 协同治理视角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5.1协同治理视角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5.1.1供给主体分散化

5.1.2供给内容同一化

5.1.3供给途径单一化

5.1.4供给过程断续化

5.2协同治理视角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问题的原因分析

5.2.1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协同供给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匮乏

5.2.2供给主体间协同治理机制空白化

5.2.3协同供给运行机制不完善

5.2.4多元供给主体协同文化意识薄弱

第6章 协同治理视角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提升策略

6.1建立适合供给主体的协同治理机制

6.1.1建立科层制协同

6.1.2建立沟通性协同

6.1.3建立公私协同

6.1.4建立战略性协同

6.2建立运转协调的协同供给运行机制

6.2.1畅通农民的需求表达决策机制

6.2.2完善多渠道的协同供给筹资机制

6.2.3健全协同供给政策保障机制

6.2.4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

6.2.5健全多元供给主体绩效评价机制

6.2.6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6.3深化文化协同观念,营造互信互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环境

6.3.1弘扬协同精神

6.3.2培育社会资本

6.4重视信息技术的有效供给

6.4.1提高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6.4.2构建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网络化工具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著作

致谢

展开▼

摘要

文化是国家蓬勃发展的助推剂,文化繁荣则国家强大。文化自信是国家发展的深厚根基,是中国繁荣兴盛稳固坚定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将文化、经济、政治等列为重点强调的篇幅,提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1]”,说明文化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心,文化与国家政治、经济并肩前进,共创国际强国。社会文明程度要达到新的高度,农民作为中国人口的大部队,其文化质量水平直接决定着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以及国家软实力的提高。因此,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成为建设文化强国、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一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作为服务链的起始端,是振兴乡村、建设文化强国的前提与关键。然而,自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来,体系运作以及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层出不穷。 首先,本文在此研究背景下,利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剖析协同治理理论应用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得出协同治理是解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问题的关键,且协同治理能够使供给效果达到最优,协同治理已成为公共管理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向。 其次,本文通过国家大数据的支撑以及众多学者的实证研究,深入了解协同治理视角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基本状况。第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协同治理现状,包括多元供给主体的现状以及多元供给主体协同治理的现状。第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对象概况,包括常住居民年龄分布状况、农村居民受教育状况和农村居民的职业状况。第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呈现趋势,表现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已经有所提高、农村居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主动性不断增强、村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与政府供给内容不相符三个方面。 再次,在深入了解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本状况的大前提下,以协同治理视角梳理、总结其存在的问题为:供给主体间协作性差、供给内容重复性严重且丰富度低、供给途径单一无创新、供给缺乏持续性、效果不理想。以协同治理为视角剖析其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归纳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协同供给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匮乏、多元供给主体间协同治理机制的严重缺乏、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系统协同运行机制不完善、多元主体的协同文化意识薄弱。 最后,通过以上研究基础的奠定、深入了解现状、发现问题、剖析原因,得出协同治理视角下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的研究结论。本文认为要维护村民的文化发展权,促进多元供给主体协同治理,应根据我国国情,建立适合供给主体的协同治理机制以及运转协调的协同供给运行机制,深化文化协同观念、营造互信互动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环境,重视信息技术的有效供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