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肝硬化大鼠丙泊酚麻醉后苏醒时间延长的机制研究
【6h】

肝硬化大鼠丙泊酚麻醉后苏醒时间延长的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 言

1. 大鼠肝硬化模型(cirrhosis model CM)的制备

2. 大鼠丙泊酚麻醉后苏醒时间的测定

3. 血清前白蛋白(PA)含量的测定

4. 血氨含量的测定:

5. 大鼠脑组织各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测定:

6. 统计学分析

结 果

讨 论

1. 肝硬化与麻醉苏醒时间

2. 肝脏储备功能与苏醒时间

3.肝硬化,血氨与苏醒时间

4.肝硬化,脑神经递质与苏醒时间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 述影响麻醉苏醒时间的因素及丙泊酚在脑内的作用机制

1.影响麻醉苏醒时间的因素

2. 丙泊酚在脑内的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研究肝硬化大鼠丙泊酚麻醉后苏醒时间延长的机制,为临床肝硬化患者麻醉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方法:1.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健康雄性 SD大鼠60只,体重180-220g,鼠龄10-12周,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s,n=20只)和肝硬化模型组(Model groups,n=40只)。按照前期的实验方法,四因素法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
  2.丙泊酚麻醉后苏醒时间测定:模型制备成功,尾静脉注射丙泊酚12mg/kg,观察大鼠的一般行为和表现,以前爪翻正反射消失(LFRR)作为判断丙泊酚麻醉起效的终点指标,以前爪翻正反射恢复(RFRR)作为麻醉苏醒的终点指标,比较两组大鼠的苏醒时间。
  3.血清前白蛋白(PA)含量和血氨含量的测定:模型制备成功后大鼠尾静脉注射丙泊酚10mg/kg麻醉,待意识消失后翻转至仰卧位,剪开腹腔,经下腔静脉采血5ml,其中3ml离心后取上清液,按照 PA测定试剂盒的指导说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 PA含量。另外2ml离心后取上清液,按照血氨测定试剂盒的指导说明,用分光光度计630nm测定 OD值,计算血氨含量。比较两组大鼠的测定结果。
  4.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测定:大鼠尾静脉注射丙泊酚10mg/kg麻醉后,剪断延髓,迅速取出脑组织,置于冰面上,切取一侧脑组织,洗净、称重、匀浆、离心(4℃,10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于-20℃冰箱冻存。解冻后取0.5 ml上清液,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上进行 GABA,Gly, Glu,Asp的测定。
  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两个样本的t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肝硬化模型制备过程中陆续有大鼠死亡,至9周末 M组存活20只,均成肝硬化模型。
  2.静脉注射丙泊酚后,两组大鼠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翻正反射恢复的时间 M组较 C组延长62.58%(P<0.01)。评价肝脏储备功能的血清 PA值,M组较 C组降低18.88%(P<0.05)。血氨含量 M组较 C组升高69.60%(P<0.01)。脑组织各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测定结果(单位:ng/g脑湿重):抑制性神经递质 GABA和Gly,M组较 C组分别升高85.73%(P<0.01)和12.12%(P<0.05);兴奋性神经递质 Glu和Asp,M组较 C组分别降低28.90%(P<0.01)和10.87%(P<0.05)。
  结论:肝硬化大鼠丙泊酚麻醉后苏醒时间延长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其可能的机制有肝脏的储备功能降低、血氨含量升高、脑内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升高和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降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