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研究——以济宁市为例
【6h】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研究——以济宁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引言

1.1研究现状

1.1.1国外研究现状

1.1.2国内研究现状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研究内容

1.2.2研究方法

1.3技术路线

2研究区概况

3农民土地权益现状研究

3.1农民现有的土地权益

3.2农民现有土地权益的相对薄弱性

3.2.1农民土地集体所有权虚置

3.2.2农民土地使用权残缺

3.2.3农民土地处分权贫弱

3.2.4农民土地收益权脆弱

4城市化对农民土地权益的影响

4.1城市化概述

4.2城市化进程S曲线

4.3城市化对农民土地权益的影响

4.3.1城乡结合部地域特点

4.3.2城乡结合部农民特点

4.3.3城乡结合部农民土地权益的特点

4.3.4城市化对农民土地权益的积极影响

4.3.5城市化对农民土地权益的负面影响

5农民与市民社会保障的比较研究

5.1国际上通行的社会保障模式

5.2中国市民与农民的社会保障的比较

5.2.1城市市民享受的社会保障

5.2.2农民享受的社会保障

5.3小结

6.加强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基本思路

6.1改革征地制度,公平对待农民土地权益

6.2完善土地登记制度

6.3大规模开展塌陷地开发治理,还地于民

6.4城乡统筹,将失土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6.5加强政府监管,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6.6立法赋予农民比较完整的土地权益

7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成为倍受关注的焦点。土地及其收益是农民最重要、最大的权益,是农民根本权益之所在。目前,部分农民的无地无岗无保障等问题不断引发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如何妥善解决我国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问题,有着不言而喻的特殊意义。 在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评析的基础上,本文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现状着手,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出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深层原因,并以城乡结合部为切入点,对快速城市化对农民土地权益的影响进行重点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构建快速城市化地区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机制,并提出一系列保障措施。研究认为: (1)我国当前农民的土地权益相对薄弱,突出表现在所有权虚置、使用权残缺、处分权贫弱、收益权脆弱等方面,这不利于保护农民权益,容易引起社会动荡,对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消极的影响。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摆脱了长期起伏不进的局面,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到1995年,我国城市人口的年均增长率已达到4.2%,高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3)城市化对农民土地权益存在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城市化对农民土地权益的积极影响是主要的,农民从城市化进程中享受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同时,城市化进程中的征地补偿、干部操纵土地流转、采矿塌陷等问题给农民带了巨大的负面危害。 (4)提出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的基本思路:①改革征地制度,公平对待农民土地权益;②完善土地登记制度③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④开展塌陷地治理,还地于民;⑤加强政府监管,确保政令畅通;⑥立法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物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