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泰山南坡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
【6h】

泰山南坡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文献综述

1.1泰山研究历史

1.2近期的泰山研究

1.3国际土壤分类的发展趋势:

1.3.1国际土壤分类发展趋势

1.3.2我国土壤分类研究概况

1.4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2泰山南坡的自然概况及研究背景

2.1泰山南坡的自然概况

2.1.1泰山的地质历史

2.1.2母岩

2.1.3母质与地貌

2.1.4气候

2.1.5植被

2.2山地土壤发生与分布

2.2.1山地对土壤发生和分布的影响

2.2.2山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2.2.3山地土壤系统分类研究

2.3泰山南坡土壤研究概况及设想

2.3.1泰山南坡土壤分类命名的演变

2.3.2泰山土壤的研究

2.3.3泰山南坡土壤研究设想

3材料与方法

3.1供试材料

3.1.1泰山南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剖面

3.2分析项目与方法

4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4.1土壤颜色和机械组成

4.1.1土壤颜色

4.1.2土壤机械组成

4.2土壤有机碳和全氮

4.3土壤酸碱性和交换性能

4.3.1土壤酸碱性

4.3.2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4.4土体化学组成和分子比率

4.4.1土体化学组成

4.4.2土体分子比率

4.5粘粒化学组成和分子比率

4.5.1粘粒化学组成

4.5.2粘粒分子比率

4.6粘粒矿物成分

4.6.1泰山土壤粘粒的X射线谱

5土壤系统分类

5.1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5.1.1诊断表层

5.1.2诊断表下层

5.1.3诊断特性

5.2土壤类型的归属

5.3系统分类与发生分类的比较

5.4土壤系统分类应用于山地土壤问题讨论

5.4.1土壤系统分类应用于山地土壤的优点

5.4.2土壤系统分类应用于山地土壤存在的问题

6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前,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定量化为特点的土壤系统分类是国际土壤分类的主流,定量化、标准化和统一化已成为国际土壤分类发展的大趋势,我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将分类系统应用于科研和生产实践,以期不断发展完善,己成为我国土壤分类研究之必需。 位于华北大平原上的泰山是山东最有代表性山体,1987年被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在泰山垂直方向上表现出逐渐演变和有规律的更替。多样的山地气候、生物、地形及成土母质,形成了众多的土壤类型以及土壤垂直分布差异。本研究以海拔1545米的泰山主峰南坡不同海拔高度的10典型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室内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了土壤的发生特性,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为依据,确定了其在系统分类中的地位和分布界线。旨在为山地土壤系统分类和土壤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1、泰山南坡土壤的主要理化性质随海拔高度的上升呈规律的变化:机械组成中的粘粒,从山下到山顶粘粒含量依次递减,海拔800米以下出现粘化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表层有机碳含量一般在15g/kg以上,有机碳含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相应增加,海拔1400~1500米的灌丛草甸植被下有机碳含量最高;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随着海拔高度上升,PH值略微升高,酸度减弱;PH值和盐基饱和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土体与粘粒中的SiO<,2>、Al<,2>O<,3>、Fe<,2>O<,3>含量相对比较稳定,土体中的SiO<,2>含量较高,K<,2>O、MgO、CaO含量较少,SiO<,2>、Al<,2>O<,3>、Fe<,2>O<,3>含量之和约占土壤矿质部分的90%以上,矿质元素含量的顺序依次为:SiO<,2>>Al<,2>O<,3>>Fe<,2>O<,3>>CaO>MgO>K<,2>O>TiO<,2>>MnO。 2、本地区土壤划分出的诊断表层有暗沃表层、淡薄表层,诊断表下.层有雏形层、粘化层、漂白层,诊断特性有3个: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温度状况、盐基饱和度。 3、供试土壤在系统分类中划分为3个土纲,5个亚纲,7个土类:泰山南坡土壤的垂直带谱结构为:简育干润淋溶土(<300m)→湿润正常新成土+漂白湿润林溶土+酸性湿润淋溶土(300~800m)→酸性湿润雏形土+湿润正常新成土(800~1000m)→简育湿润雏形土(1000~1300)→简育常湿雏形土(1300~1400m)→冷凉常湿雏形土(>1400m). 4、土壤系统分类与地理发生分类的分类结果是基本吻合的,分布界线也大体一致,说明系统分类是以土壤发生理论为基础的,两种分类体系有密切联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