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瓜白粉病菌对己唑醇抗性诱导及抗性机制的初步研究
【6h】

黄瓜白粉病菌对己唑醇抗性诱导及抗性机制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表

1前言

1.1黄瓜白粉病病原

1.2黄瓜白粉病的发病症状

1.3黄瓜白粉病的发生规律

1.4白粉病的流行

1.5黄瓜白粉病的防治

1.5.1目前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的化学药剂

1.5.2黄瓜白粉病的抗病育种

1.5.3黄瓜白粉病的生物防治

1.6问题与展望

1.6.1问题

1.6.2黄瓜白粉病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1.7瓜类白粉病菌与抗药性

1.7.1国外抗性研究进展

1.7.2国内抗性研究进展

1.7.3病原菌的交互抗性

1.7.4抗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1.8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供试药品、试剂及主要仪器

2.1.1供试药剂和生化试剂

2.1.3供试主要仪器

2.2菌种的采集培养及保存

2.2.1菌种的采集基及分离

2.2.2菌种的保存

2.3供试植株

2.4黄瓜白粉病菌对己唑醇敏感基线的建立

2.4.1黄瓜白粉病菌对己唑醇敏感性的测定

2.5黄瓜白粉病抗药性菌株的获得方法

2.5.1紫外诱变

2.5.2药剂驯化

2.5.3先紫外诱变后药剂驯化

2.6抗性稳定性的测定

2.7抗性菌株的生物学性状研究

2.7.1敏感菌株和抗性菌株孢子萌发状态的差异

2.7.2敏感菌株和抗性菌株致病力和产孢量的测定

2.7.3抗性菌株交互抗性的测定

2.8抗药性菌株适合度测定

2.9抗药性菌株和敏感菌株的竞争能力测定

2.10黄瓜白粉病菌对己唑醇抗性机理初探

2.10.1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酯酶同工酶电泳

2.10.2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过氧化物同工酶电泳

2.10.3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可溶性蛋白电泳

3结果与分析

3.1黄瓜白粉病对己唑醇的敏感性测定结果

3.2黄瓜白粉病菌对己唑醇敏感基线的建立

3.3黄瓜白粉病对己唑醇抗药性菌株的获得方法的比较

3.3.1紫外线照射不同时间诱变抗性菌株

3.3.2三种获得抗性菌株的方法比较

3.4抗性菌株稳定性的测定

3.5抗性菌株的部分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3.5.1敏感菌株和抗性菌株孢子萌发的观察

3.5.2敏感菌株和抗性菌株致病力和产孢量的测定结果

3.5.3抗性菌株交互抗性的测定

3.6抗药性菌株适合度的测定

3.7敏感菌株和抗性菌株分生孢子竞争能力的测定

3.8黄瓜白粉病菌对己唑醇的抗性机理初探

3.8.1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

3.8.2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图谱

3.8.3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可溶性蛋白电泳图谱

4结论

5讨 论

5.1黄瓜白粉病菌对己唑醇敏感基线建立

5.2黄瓜白粉病菌对三唑类杀菌剂的交互抗性

5.3黄瓜白粉病菌敏感菌株和抗性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差异

5.4黄瓜白粉病菌敏感菌株和抗性菌株的适合度比较

5.5黄瓜白粉病菌敏感菌株和抗性菌株分生孢子的竞争力比较

5.6黄瓜白粉病菌对己唑醇的抗性机制

6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本文以黄瓜白粉病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紫外线照射和药剂驯化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黄瓜白粉病菌对己唑醇的抗性菌株。并比较了黄瓜白粉病菌敏感菌株和抗性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同时对其抗性的生理生化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通过子叶叶盘法测定了山东地区50个黄瓜白粉病菌菌株对己唑醇的敏感性,结果发现,不同地区的病原菌对己唑醇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其中EC<,50>值最高达0.16μg.ml<'-1>,最低EC<,50>只有0.0030gg.ml<'-1>。相差倍数53.3倍。50个菌株对己唑醇不同敏感性菌株的频率分布呈一个近似的正态分布。根据野生敏感型病原群体对药剂敏感性为正态分布的原理,故认定此试验测定得到50个菌株对己唑醇的平均EC<,50>值0.028μg.ml<'-1>可作为山东地区黄瓜白粉菌对己唑醇的敏感性基线。 2.利用紫外线诱导、药剂驯化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黄瓜白粉病菌对己唑醇的抗性菌株,其中,以紫外线诱导和药剂驯化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的抗性菌株的抗性倍数最高,为105倍。并以此菌株作为研究对象。 3.敏感菌株分生孢子萌发较抗性菌株分生孢子萌发早8h,但其菌丝体产孢的时间要比抗性菌株菌丝体产孢的时间要晚24h。从萌发时间上看,敏感菌株和抗性菌株的分生孢子萌发时间都在接种40h后开始萌发,且两者萌发率为10%~20%,都比较低。虽然萌发率比较低,但敏感菌株和抗性菌株的产孢能力都非常强,抗性菌株接种6d,新生长的菌丝体上已经开始产生分生孢子梗,接种8d,在菌丝体上观察到大量的成串分生孢子,接种9d后,在外部形态上,就开始观察到白粉病病斑。 4.在涂抹相同孢子量的情况下,发病10d后抗性菌株产孢量为1.51×10<'5>分生孢子/ml,而敏感菌株的产孢量为1.18×10<'5>分生孢子/ml,表明抗性菌株的产孢量要高于敏感菌株,但两者差异不显著(p=0.1665>0.05)。从病情指数来看,接种抗性菌株的黄瓜病指为30,而接种敏感菌株的黄瓜病指为25,表明抗性菌株的致病力略强于敏感菌株,但两者也无显著差异(p=0.2662>0.05)。 5.室内获得的对己唑醇高抗的黄瓜白粉病抗性菌株,对戊唑醇、腈菌唑、多抗霉素和嘧菌酯的抗性倍数均略高于1,表明室内获得的抗性菌株对戊唑醇、腈菌唑、多抗霉素和嘧菌酯都不表现交互抗性,而与醚菌酯的抗性倍数为5.85,表现交互抗性。 6.抗性菌株在孢子萌发率、芽管个数和产孢量方面都比敏感菌株略高,但三者无显著差异。抗性菌株的菌丝分枝略低于敏感菌株,两者无显著差异。表明抗性菌株的适合度与敏感菌株相比没有显著变化。 7.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分生孢子等量混合培养7代后,抗性菌株的频率在混合群体中先逐渐降低后略有上升;混合比例在20:80的处理培养7代后,只有少量的抗性菌株存在。在80:20的混合比例处理中,抗性菌株的频率的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再略有上升,但变化幅度不大,表明抗性频率基本保持稳定。 8.敏感菌株和抗性菌株在酯酶同工酶图谱、过氧化物酶图谱和可溶性蛋白电泳图谱中基本无明显的差异,敏感菌株和抗性菌株的条带数相同。但敏感菌株和抗性菌株的条带颜色不一样,说明二者之间存在量的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