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的对比研究
【6h】

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1.2 Literature Review

1.2.1 Gender and Sex

1.2.2 Sexism

1.2.3 Research on Sexism in the West

1.2.4 Research on Sexism in China

1.3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2 Sexism in English

2.1 Sexism in Word Formation

2.2 Sexism in Word Order

2.3 Generic Masculine

2.3.1 Generic Pronouns

2.3.2 Generic Nouns

2.4 Naming and Addressing

2.4.1 Sexism in Mr., Mrs. and Miss

2.4.2 Personal Names

2.4.3 Family Names

2.4.4 Honorific Titles

2.4.5 Terms of Endearment

2.4.6 Professional Titles

2.5 Semantic Derogation of Women

2.6 Sexism in Metaphors

2.6.1 Food Metaphor

2.6.2 Plant Metaphor

2.6.3 Animal Metaphor

2.7 Sexism in Proverbs

2.8 Summary

Chapter 3 Sexism in Chinese

3.1 Sexism in Word Formation

3.2 Sexism in Word Order

3.3 Generic Masculine

3.3.1 Generic Pronouns

3.3.2 Generic Terms

3.4 Diminished Names for Women

3.5 Sexism in Proverbs

3.6 Sexism in name lists

3.7 Summary

Chapter 4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Sexism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4.1 Similarities of Linguistic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4.1.1 Man-dominated Word Order

4.1.2 Unmarked Masculine but Marked Feminine

4.1.3 Generic Pronouns

4.1.4 Negative Connotations of Woman-related Terms

4.1.5 Unfair Implication of Personal Names

4.2 Differences between Linguistic Sexism of English and Chinese

4.2.1 English Generic "he/his/him/himself "and Chinese Generic "他"

4.2.2 Difference in Job Titles

4.2.3 Difference in Referring to Nationality

4.2.4 English Suffix -ess but Chinese Radical "女"

4.2.5 Sex Marks

4.3 Summary

Chapter 5 Strategies to Achieve Linguistic Equality

5.1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Sexism in English

5.1.1 Alternatives to Generic Pronouns

5.1.2 Adoption of Neutral Terms

5.1.3 Alternatives to Appellation

5.1.4 Avoiding Sex-Role Stereotyping

5.2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Sexism in Chinese

5.3 Summary

Chapter 6 Conclusion

6.1 Findings

6.2 Implications of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6.2.1 Implications on English LanguageTeaching

6.2.2 How to Devise Class Activities

6.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的目录

展开▼

摘要

语言的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现象一直是语言学家尤其是社会语言学家关注的热点话题。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的风起云涌、社会平等意识的极大提高、以及语言学,社会学,妇女学的充分发展,语言的性别歧视现象已经引起西方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语言性别歧视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建构社会文化的方式。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的大量存在,不可避免地会对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产生负面影响,在他们的认知心理发展上带来误导障碍。如若对其视若无睹,听之任之,则会加重人们的性别偏见和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因此,正视语言性别歧视问题意义重大。 虽然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使用这两种语言的人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民族,但是两种语言之间有着相通的地方。整个人类都生活在一个男性作为主流的“父系社会”,所以语言反映了“男权至上”的传统。语言和社会密切相关。在英语和汉语中,无论是在造字、构词,还是谚语等方面,都存在着对女性的歧视,这具有普遍性。在英语中,女人只不过是男人的一根肋骨(Adam's rib,这意味着女人天生就是男人的附属品,生来依附于男人而存在;在汉语中,女人只是丈夫的“贱内”、“内人”、“贤内助”。女性是所谓的‘阴性’,代表着黑暗、冷郸、邪恶,女人孕育男人,屈从于男人,服务男人,取悦男人,也同时被男人讽刺和毁谤,这就是女人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共同命运。另一方面,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又导致性别歧视表现形式的不同,又具有特殊性。 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系统描写、分析与对比,深化人们对语言歧视现象的认识,消除语言性别歧视对人们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的负面作用,从而造就一个更为和谐平等的社会发展模式,最终促进语言和谐和社会和谐,并为今后该领域进一步的实证考察和深入研究提供一个较有价值的基础。 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这一研究的目的,并对“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等基本概念进行了说明和界定。然后,对英语和汉语中性别歧视研究的发展情况和主要成果分别作了简要回顾和综述。 第二章:采用对比的方法,从构词、语序、男性通称词的使用、女性贬义词、姓名称谓、隐喻及谚语等多方面对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阐释。 第三章:从构词、语序、男性词泛化、姓名称谓、名单以及谚语等多方面对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阐释。 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通过对比,作者不仅分析了英语和汉语中性别歧视的共性,更阐释了英语和汉语中性别歧视的特殊性。 第五章:作者就如何避免并逐渐弱化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作了策略层面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颇具可行性的建议。 第六章:文章的结语。主要探讨了此项研究对于外语教学的一些积极启示。将性别歧视性语言与英语教学工作相联系,从英语教学的角度,结合实例列举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避免性别歧视性语言的方法和建议,并向英语教育工作者展示了一些创造性课堂活动的案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