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兔皮肤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常用消毒剂的筛选
【6h】

兔皮肤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常用消毒剂的筛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 号 说 明

声明

1.引言

2材料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 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 谢

展开▼

摘要

皮肤真菌病是由一类嗜角质丝状真菌引起的皮肤、毛发感染的传染性皮肤病。病原菌主要是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和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兔皮肤真菌病(Dermatophytosis)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人畜共患接触性皮肤病。本病主要侵害兔皮毛,出现皮屑增多、结痂、脱毛、渗出、毛囊炎及痒感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兔营养不良、生长迟缓、饲料报酬降低等,甚至影响兔毛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种兔的生产性能和仔兔的成活率,给养兔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兔皮肤真菌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染人,皮肤真菌引起的感染已成为危害畜牧养殖业及社会公共卫生的一大难题。因此,建立对兔皮肤真菌病病原的快速分离及分类鉴定方法,以及选择有效的兔舍环境消毒药物,不但对兔养殖非常重要,而且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本研究通过采集患皮肤真菌病兔的皮屑、毛发和结痂等病料,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分离出可疑致病菌。通过显微镜观察真菌形态学进行初步鉴定,然后采用真菌ITS区通用引物对分离到的病原菌ITS区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将其ITS区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比对分析,确定病原真菌的生物学分类,最后对其亲缘关系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经形态学初步鉴定,分离得到的病原真菌为小孢子菌属;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与Microsporum gypseum strain WCH-MG001(序列号:GU348990.1)的ITS序列具有99%的同源性,在系统发育树上也属于同一分支,从而确定从病兔采集的病原菌为石膏样小孢子菌。
   通过药敏实验,筛选对该皮肤病原真菌敏感的环境消毒剂及相应的有效浓度,即癸甲溴铵(1:400,1:600)、苯扎溴铵(1:400,1:600)、甲酚皂(1:10,1:20)、复合碘(1:1200)4种兔场常用环境消毒剂,筛选出的三种消毒剂以不同浓度对同一兔场不同兔舍进行环境消毒,分别为:1号舍用癸甲溴铵(1:400,1:600)、2号舍用苯扎溴铵(1:400,1:600)、3号舍用甲酚皂(1:10,1:20),检测消毒前后兔舍内空气真菌气溶胶和地面及笼舍表面真菌浓度,对比3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检测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表明,癸甲溴铵1:400时对空气、地面及笼舍表面真菌的消毒效果较好,消毒后1h效果最好,见效快,持续时间长,在3种消毒剂中最好;在1:600时对空气和表面真菌的消毒效果好,见效快,但对地面消毒6h后效果不明显,持续时间较短。苯扎溴铵在1:400和1:600时对空气消毒效果明显,但持续时间短,对表面的消毒效果较好,消毒后1h效果最明显,但对地面消毒6h后效果都不明显。甲酚皂1:10和1:20时空气消毒效果较好,但见效较慢,1:10浓度时在消毒后3h效果最明显。对表面消毒效果在消毒后1h效果较好,对地面消毒后3h效果不明显,对墙壁和笼具在消毒后6h效果不明显,持续时间较短。综合分析得知,三种消毒剂对空气的消毒效果都好于地面及笼舍表面消毒效果;癸甲溴铵1:400时对空气、地面及笼舍表面真菌的消毒效果最好,消毒后1h效果最好,见效快,持续时间达到6小时,在3种消毒剂中最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