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日照地区竹子抗寒性研究
【6h】

日照地区竹子抗寒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植物抗寒性研究现状

1.1.1 外部形态观察与抗寒性

1.1.2 细胞膜透性与抗寒性

1.1.3 保护酶活性与抗寒性

1.1.4 渗透调节物质与抗寒性

1.1.5 丙二醛与抗寒性

1.1.6 叶片组织结构与抗寒性

1.1.7 植物组织含水量与抗寒性

1.1.8 叶绿素含量与抗寒性

1.2 竹子的抗寒性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意义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地概况

2.3 试验方法

2.3.1 低温处理方法

2.3.2 越冬形态表现

2.3.3 POD活性测定

2.3.4 SOD活性测定

2.3.5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2.3.6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蒽酮法(赵世杰,2002)

2.3.7 游离脯氨酸含量测定

2.3.8 电解质外渗量的测定—电导法

2.3.9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冻害形态表现

3.2 低温胁迫对电解质外渗率的影响

3.3 低温胁迫下不同竹种的LT50分析

3.4 低温胁迫对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3.4.1 低温胁迫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4.2 低温胁迫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4.3 低温胁迫对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5 低温胁迫对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3.5.1 低温胁迫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3.5.2 低温胁迫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3.6 抗寒性综合评价

3.6.1 隶属函数分析方法

3.6.2 隶属函数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越冬形态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4.2 电解质外渗率与抗寒性的关系

4.3 可溶性糖含量与抗寒性的关系

4.4 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抗寒性的关系

4.5 游离脯氨酸含量与抗寒性的关系

4.6 保护酶活性与抗寒性的关系

5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竹子是禾本科(Gramineae)竹亚科(Bambusoideae)的多年生常绿植物,生长快、周期短、价值高、用途广、效益大,是可持续利用和更新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重要的园林绿化植物。
   冬季低温一直是竹类植物在我国较高纬度地区园林绿化中得不到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主要限制因子。
   本文以日照地区的部分竹种(品种)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在大田越冬状况,探究低温对电解质外渗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POD活性、SOD活性等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综合评价抗寒性机理,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观察记录越冬期间23种竹子的形态表现,初步判断抗寒性强弱,将23种竹子的抗寒性分为三大类:
   抗寒性强(Ⅰ):淡竹、慈孝竹、黄竿京竹、罗汉竹、金镶玉竹、黄槽竹、矢竹、桂竹、安吉水胖竹、乌哺鸡竹、寿竹、板桥竹。
   抗寒性中等(Ⅱ):紫竹、刚竹、苦竹、箬竹、蓉城竹、筠竹、巴山木竹。
   抗寒性较差(Ⅲ):鸡毛竹、凤尾竹、斑竹、菲白竹。
   2.根据电解质外渗率拟合Logistic方程计算出鸡毛竹、苦竹、箬竹、罗汉竹、金镶玉竹、矢竹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5.86℃、-19.87℃、-19.25℃、-21.91℃、-24.08℃、-23.19℃。由半致死温度得出6种竹子的抗寒性顺序为:金镶玉竹>矢竹>罗汉竹>苦竹>箬竹>鸡毛竹。
   3.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低温处理、不同品种间的电解质外渗率、游离脯氨酸含量差异极显著;不同品种间的POD酶活性、SOD酶活性差异显著;不同品种间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POD酶活性、SOD酶活性与竹子的抗寒性成正相关;电解质外渗率、半致死温度与竹子的抗寒性成负相关。
   4.本文应用隶属函数法对6个竹种在低温胁迫下抗寒性高低进行综合评定,得出6种竹子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
   金镶玉竹>矢竹>罗汉竹>苦竹>箬竹>鸡毛竹

著录项

  • 作者

    王文哲;

  • 作者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
  • 学科 林业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赵兰勇;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竹;
  • 关键词

    竹子; 生理生化; 抗寒性; 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