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防治棉蚜高效代容量施药技术研究
【6h】

防治棉蚜高效代容量施药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符号说明

摘要

1 引言

1.1 棉蚜的生物学特性

1.1.1 棉蚜的危害

1.1.2 棉蚜的生活习性

1.1.3 棉蚜在棉田的发生规律

1.1.4 影响棉蚜发生的因素

1.2 棉蚜的防治方法

1.2.1 农业防治

1.2.2 生物防治

1.2.3 物理防治

1.2.4 化学防治

1.3 农药的施用技术研究

1.3.1 影响药液沉积的因素

1.3.2 影响农药防治效果的因素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药剂和仪器

2.1.1 药剂

2.1.2 仪器及材料

2.2 雾滴直径对药液在棉花上沉积的影响

2.2.1 喷头流量及雾滴体积中径测定

2.2.2 诱惑红标准曲线的绘制及在滤纸条和塑料上的洗脱率测定

2.2.3 雾滴直径对药液在棉花上沉积的影响

2.2.4 雾滴直径和喷雾量对药液在棉花上沉积分布的影响

2.3 不同作用方式杀虫剂的雾滴密度对棉蚜死亡率的影响

2.3.1 试验方法

2.3.2 数据处理

2.4 施药方式及喷液量对吡蚜酮和啶虫脒沉积分布及防治棉蚜效果的影响

2.4.1 机动弥雾机喷幅的确定

2.4.2 田间施药行走速度的确定

2.4.3 棉花叶片及地面上药液沉积量的测定

2.4.4 不同喷雾方式对棉蚜防效的测定

2.4.5 棉花苗期药剂防治棉蚜试验

2.4.6 棉花成株期药剂防治棉蚜试验

2.4.7 数据处理

2.5 田间喷雾的雾滴密度对不同浓度啶虫脒防治棉蚜效果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雾滴直径和施药液量对吡蚜酮在棉花上沉积分布的影响

3.1.1 诱惑红的标准曲线及在滤纸条和塑料上的洗脱率

3.1.2 雾滴直径对吡蚜酮在棉花上沉积分布的影响

3.1.3 雾滴直径和施药液量对吡蚜酮沉积量的综合影响

3.2 不同作用方式杀虫剂在不同雾滴密度下棉蚜死亡率

3.2.1 喷施哒螨灵和啶虫脒药液的雾滴密度

3.2.2 不同浓度药剂的雾滴密度与棉蚜校正死亡率的关系

3.3 施药方式及喷液量对吡蚜酮和啶虫脒沉积分布及防治棉蚜效果的影响

3.3.1 棉田使用机动弥雾机喷雾的喷幅

3.3.2 棉花苗期喷雾方式与喷液量对啶虫脒的沉积量及防治棉蚜效果的影响

3.3.3 棉花成株期喷雾方式与喷液量对吡蚜酮沉积分布及防治棉蚜效果的影响

3.4 使用机动弥雾机喷施啶虫脒的雾滴密度与棉蚜防效的关系

3.4.1 使用机动弥雾机喷雾的雾滴密度

3.4.2 不同浓度和不同雾滴密度啶虫脒对棉蚜的防效

4 讨论

4.1 雾滴直径和喷液量对药液沉积量的影响

4.2 不同喷雾方式和喷液量对药液沉积和防治棉蚜效果的影响

4.3 杀虫剂作用方式对雾滴密度与防效关系的影响

4.4 防治棉蚜的标准雾滴密度比对卡

5 结论

6 创新之处及有待改进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为探明在棉花上防治棉蚜Aphis gossypii(Glover)的喷药量、喷雾方式、药剂特点三者与药效之间的关系,改进施药技术,增加药液在棉花上的沉积量,减少药液流失,提高农药利用率,指导药剂的科学使用,本试验研究了棉花上棉蚜防治的低容量施药技术。使用室内行走式喷雾塔喷雾,测定喷液量和不同雾滴体积中径的喷头对药液在棉花上沉积量的影响;使用雾滴密度卡检测雾滴密度,明确了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对雾滴密度与棉蚜死亡率关系的影响。在棉花苗期和成株期分别使用手动喷雾器和机动弥雾机喷雾,明确了以不同喷雾方式喷雾时药液在棉田的沉积分布规律,确定了防治棉蚜的最佳喷雾方式和喷雾量;测定使用机动弥雾机喷施3%啶虫脒乳油的雾滴密度与棉蚜防效的关系,为田间喷雾提供参考标准。研究结果如下:
   1.喷液量均为225 L/ha,吡蚜酮用量为150 g/ha,使用4种空心圆锥雾喷头喷雾,雾滴体积中径分别为146.6、173.2、190.3和220.1μm。在雾滴体积中径为146.6μm时,吡蚜酮的沉积量最大;随着雾滴直径的增大,吡蚜酮的沉积量逐渐降低,雾滴体积中径为146.6μm时的吡蚜酮沉积量是雾滴体积中径为220.1μm时的2.0倍;雾滴直径190.3μm和220.1μm的沉积量差别不大。吡蚜酮用量同为150 g/ha,使用不同雾滴直径的喷头以不同喷雾量喷雾,雾滴体积中径146.6μm和喷液量153 L/ha处理吡蚜酮的沉积量最大,为2.3μg/cm2;当雾滴体积中径大于190.3μm时,吡蚜酮的沉积量显著下降;雾滴体积中径220.1μm、喷液量447 L/ha和190.3μm、354 L/ha的沉积量相差不大。使用小雾滴直径喷头,以低喷液量、高药液浓度喷雾更有利于药液在棉花上的沉积。
   2.使用内吸型杀虫剂啶虫脒和触杀型杀虫剂哒螨灵喷雾,在棉蚜死亡率较低时,随雾滴密度、药液浓度的增加,棉蚜的校正死亡率逐渐升高。0.05和0.1 g/L啶虫脒药液在雾滴密度为238个/cm2时,棉蚜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2.8%和100%;啶虫脒药液以1.0和5.0 g/L的高浓度喷雾,当雾滴密度降低为43.2个/cm2时,棉蚜的校正死亡率为94.2%和98.5%,棉蚜的死亡率仍较高。但高浓度的哒螨灵药液在低雾滴密度时,棉蚜的校正死亡率并不高,2.0和4.0 g/L的哒螨灵药液在雾滴密度为43.2个/cm2时,棉蚜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4.8%和41.6%。结果表明,使用触杀型杀虫剂喷雾防治害虫,即使使用高浓度药液,也要达到一定的雾滴密度,因此在喷雾时要保证一定的喷液量。使用内吸性杀虫剂喷雾,可适当减少喷液量、降低雾滴密度,通过提高药液浓度,即可达到较高的防治效果。
   3.在棉花苗期,3%啶虫脒乳油用量450 mL/ha,使用机动弥雾机以75,150和225 L/ha喷液量喷雾,药剂在地面的流失率分别为24.4%,28.9%和26.7%;使用手动喷雾器以300,450和600 L/ha喷液量喷雾,药剂在地面的流失率分别为35.6%,37.8%和46.7%;啶虫脒不同喷雾处理间对棉花苗蚜的防效无显著性差异。在棉花成株期,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用量300 g/ha,使用手动喷雾器以600 L/ha喷液量喷雾,药剂地面流失率为13.3%;使用机动弥雾机以喷液量150 L/ha喷雾时,药剂地面流失率为3.3%;当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用量降为225 g/ha,使用机动弥雾机以喷液量150和300 L/ha喷雾,其对棉蚜的防效与吡蚜酮用量300 g/ha、使用手动喷雾器以喷液量600 L/ha喷雾没有显著差异。通过使用机动弥雾机、采用低容量喷雾技术,可以减少喷液量、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农药田间投放量,适合规模化农业和统防统治的植物保护发展方向。
   4.2 g/L啶虫脒药液在雾滴密度为19、62、118、191和296个/cm2时,7天后对棉蚜的防效分别为31.6%、49.1%、78.6%、88.6%和91.9%。随着雾滴密度的增加,啶虫脒对棉蚜的防效逐渐升高。当雾滴密度达到191个/cm2时,啶虫脒对棉蚜的防效与雾滴密度296个/cm2没有显著差异。4g/L啶虫脒药液在雾滴密度为43、72、104、166和206个/cm2时,7天后对棉蚜的防效分别为69.7%、86.0%、91.7%、94.2%和93.9%;当雾滴密度达到104个/cm2,啶虫脒对棉蚜的防效与更高雾滴密度没有显著差异。使用机动弥雾机喷施2和4g/L的啶虫脒药液防治棉蚜,雾滴密度达到191个/cm2和104个/cm2就可以有效防治棉蚜,不需要再增加雾滴密度。田间喷施啶虫脒可参照对应的雾滴密度卡,指导施药者只要达到相应雾滴密度就可有效防治棉蚜。

著录项

  • 作者

    朱玉坤;

  • 作者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
  • 学科 农药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开运;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481.1;S435.622.1;
  • 关键词

    棉蚜; 低容量喷雾; 雾滴密度; 沉积分布;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