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泰山黄前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6h】

泰山黄前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3 生态健康评价中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3.1 存在问题

1.3.2 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本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

2.1 生态学

2.2 生态系统

2.3 生态系统健康

2.4 河流健康

2.5 水生态文明

2.6 流域生态系统健康

2.7 本章小结

3 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敏感性指标的选择

3.1 敏感性指标选择的依据

3.2 指标统计

3.2.1 生境指标

3.2.2 生物指标

3.2.3 水环境及其服务功能指标

3.2.4 人类活动影响指标

3.3 敏感性指标的筛选

3.3.1 生境指标相关性分析

3.3.2 生物指标相关性分析

3.3.3 水环境及其服务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

3.3.4 人类活动影响指标相关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方法

4.1 指标体系的建立

4.2 指标的含义及量化方法

4.2.1 生境指标

4.2.2 生物指标

4.2.3 水环境及其服务功能指标

4.2.4 人类活动影响指标

4.3 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

4.3.1 生境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

4.3.2 生物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

4.3.3 水环境及其服务功能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

4.3.4 人类活动影响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

4.4 标准化处理

4.5 指标权重的确定

4.5.1 排定序关系

4.5.2 确定am-1与am之间相对于上层准则的重要性比较

4.5.3 指标权重的计算

4.6 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

4.7 本章小结

5 黄前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分析

5.1 黄前流域概况及特征

5.1.1 流域地理位置

5.1.2 流域自然状况

5.1.3 流域水文气象

5.1.4 流域社会经济

5.1.5 水土流失状况

5.1.6 土地利用状况

5.2 指标量化值及标准化处理值

5.3 一级指标健康指数的计算

5.4 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结果

5.5 结果分析与建议

5.5.1 结果分析

5.5.2 建议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是以水的运动为中心,实现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开放系统。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流域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以及对水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以此为背景,本研究探讨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与内涵以及健康评价的具体方法,并以泰山黄前流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际研究。主要有以下研究成果:
   (1)对国内外的河流与流域生态健康评价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述,并以此为基础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及概念进行分析。
   (2)根据对相关理论基础的分析,提出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并探索其内涵,总结了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所涉及的各方面的因素。
   (3)为选取容易被理解、量化与监测,并且能够全面突出的表现出流域的健康状态等特点的敏感性指标,参阅了历年关于河流及流域生态健康评价的科技文献,从中选取了61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从生境、生物、水环境及其服务功能和人类活动影响这四个方面,依据指标的名称、表达的内容与含义以及量化的方法,还有指标之间的隶属关系及相关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指标进行归类与合并,最终筛选出使用率、即认可度较高的,并且具有重要意义的,能够反映流域健康状况的指标作为流域健康评价的敏感性指标。
   (4)根据敏感性指标的筛选、流域生态健康的内涵和流域健康评价所涉及各方面的因素等内容,从生境、生物、水环境及其服务功能和人类活动影响四个方面构建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框架模型。
   (5)分析了指标的含义及量化方法,建立了指标的健康标准分级表,并使用序关系分析法计算了指标的权重,最后使用流域生态系统综合健康指数以评价流域生态系统的综合健康状况。
   (6)以泰山黄前流域为研究对象,使用所建立的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框架模型对黄前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得出黄前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正处于临界状态,分析了产生这种状态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