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肌电图评价经肌间隙与传统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对椎旁肌功能影响
【6h】

肌电图评价经肌间隙与传统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对椎旁肌功能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目录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手术方法

3. 随访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4.采用的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基本资料

2.ODI评分结果

3.SF-36量表评分结果

4.椎旁肌肌电图监测

5.住院及手术相关记录:

讨论

1 腰椎稳定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传统手术对腰椎稳定系统的损伤

3.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的优势

4.本课题随访结果的分析

5.术后康复的重要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病例资料

附表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肌电图比较经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取出内固定后远期随访椎旁肌的功能。
  方法:将门诊及电话随访到的胸腰段骨折术后取出内固定12月以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9例,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组成微创手术组共37例,行传统后正中入路的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组成传统手术组共32例。观察末次随访时椎旁肌的肌电图变化及随访时SF-36量化评分及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同时比较两组的第一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利用统计学方法对随访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末次随访患者SF-36量化评分及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微创组与传统组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微创组与传统组肌电图比较,静息状态下,传统组28例(87.5%,28例/32例)同时出现2个以上纤颤电位和正向锐波,微创组仅有3例(约8.1%,3例/37例)同时出现2个以上的纤颤电位和正向锐波,两组间差异显著;轻收缩状态下,传统组28例(87.5%,28例/32例)运动单元电位时限和波幅减小与增大混合出现,且出现多相波增多的现象,微创组均2例(约5.4%,2例/37例)出现运动单元电位时限和波幅减小或增大,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最大用力状态下,传统组28例(87.5%,28例/32例)出现电位峰值在1mv到2mv的干扰相和混合相交替,同时出现电位峰值大于10mv或小于1mv的单纯相,微创组2例(约5.4%,2例/37例)出现募集型干扰相和混合相,两组间差异显著。两组术中出血及术后下地时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均低于传统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椎旁肌肌间隙入路的手术方式不仅有术中出血量减少、下地时间早等优势,对椎旁软组织的损伤减小,保护了腰椎的稳定性,减少患者术后生存能力及社会功能的丧失等优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