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单侧椎弓根外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PVP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6h】

单侧椎弓根外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PVP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目录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研究资料

2.研究方法

3.观察及评估指标

4.采用的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一般资料

2.两组VAS评分结果

3.两组ODI评分结果

4.两组椎体压缩率结果

5.两组骨水泥渗漏及术后随访情况

讨论

1.胸椎椎体穿刺途径及解剖特点

2.PVP的治疗原理

3.骨水泥注射量和椎体分布情况的研究

4.PVP 对维持椎体高度的探讨

5.骨水泥渗漏的原因探讨

6.椎弓根外侧入路的可行性和优点

7.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及经验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病历资料

附表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经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与经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椎OVCF上的临床疗效,为今后胸椎OVCF病例的术式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确诊为胸椎0VCF并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患者50例,按奇偶数随机编号,奇数编号者设为单侧组行单侧椎弓根外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偶数编号者设为双侧组行传统经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两组随访时间均超过1年。观察术前及术后3天、1年VAS评分、ODI功能评分;通过影像学资料观察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率;监测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透视曝光次数,有无骨水泥渗漏。利用统计学方法对随访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两组共42例患者获得完整的随访,单侧组3例失访,双侧组5例失访。单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1.4±6.8)min,骨水泥注射量为(3.0±0.3)ml,术中透视曝光次数为(18.7±2.6)次,VAS评分由术前的(7.7±0.5)降至术后3天为(2.7±0.6)分,术后1年为(1.4±0.4)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前平均为(81.7±5.2)%,术后3天改善至(29.4±4.6)%,术后1年为(25.6±3.2)%;椎体压缩率术前为(32.3±6.8)%,术后3天及1年分别为(23.1±9.5)%和(23.7±7.2)%。双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8.6±6.7)min,骨水泥注射量为(3.0±0.5)ml,术中透视曝光次数(27.8±4.3)次,VAS评分术前的(7.6±0.6)分降至术后3天为(2.6±0.5)分,术后1年为(1.2±0.3)分,ODI功能评分术前平均为(80.9±6.6)%,术后3天改善至(29.1±5.2)%,术后1年为(25.1±4.0)%;椎体压缩率术前为(31.3±7.3)%,术后3天及1年分别为(22.4±6.4)%和(22.9±5.7)%。两组在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曝光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骨水泥注射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在VAS、ODI功能评分及椎体压缩率三项指标上,术前与术后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术后1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在VAS、ODI功能评分及椎体压缩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入路组发生椎间盘骨水泥渗漏2例,双侧组发生骨水泥渗漏3例,分别位于椎旁静脉丛、椎间盘和椎体前方,两组患者均无肺栓塞、脑栓塞及脊髓、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年以上,伤椎椎体无疼痛加剧,椎体高度较术前有所恢复,未发现手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现象。
  结论:单侧椎弓根外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上不仅能达双侧椎弓根入路相同的手术效果,而且具有手术时间短、透视曝光次数少、创伤小,费用低等优点,所以单侧椎弓根外入路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一种安全、可行及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