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鹃梅种子催芽技术探讨及再生体系构建
【6h】

白鹃梅种子催芽技术探讨及再生体系构建

代理获取

摘要

本课题以木本植物白鹃梅(Exochorda racemosa(Lindl.)Rehd.)为研究对象,选取白鹃梅的种子和叶片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内容为种子的催芽技术探讨和再生体系的构建,研究目的是找到有效的催芽方式、探讨种子休眠因素,以及构建再生体系,完善白鹃梅组织培养技术。
  种子的催芽技术试验中,采用水浸催芽、化学试剂(不同浓度的GA3溶液、0.2%KNO3溶液)浸种催芽、变温处理(4℃冰箱中与室温下交替处理),以及结合去除种皮、遮光处理等方式,并测定种子吸水曲线,用种皮、种胚的甲醇浸提液处理无休眠的白菜种子,以探讨休眠因素。组织培养试验中,采用MS培养基,试验有效的外植体消毒时间,外植体切割大小,适宜的光照、温度条件,不同外源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芽分化、根分化的影响,找到适宜的培养基成分配比。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白鹃梅的种子具有休眠性,种子萌发率与是否有光照之间的联系不显著,采用清水、0.2%KNO3溶液、GA3溶液等浸泡种子,对破解种子休眠收效甚微。变温处理可显著缩短休眠时间,提高萌发率。变温频率相对高,破除休眠所用时间就短。种皮对种子萌发具有机械阻碍作用,尤其是膜质光滑的内种皮,紧紧包被种胚,限制胚根伸长;由白菜种子经不同提取液处理,测出的发芽率知,种皮应不含有阻碍发芽的物质。种胚的甲醇浸提液可抑制白菜种子发芽,种胚中含有限制萌发的物质。
  (2)确定出一系列适宜的培养基成分如下:愈伤诱导培养基:MS+1mg/L2,4-D+0.5mg/L6-BA;芽分化培养基:MS+0.3mg/L IBA+1mg/L6-BA+0.1mg/L TDZ、MS+0.1mg/L NAA+0.5mg/L6-BA;芽增殖培养基:MS+0.1mg/LNAA+1.0mg/L6-BA;壮苗培养基:MS+0.01 mg/L NAA+0.4 mg/L6-BA;生根培养基:1/2MS+0.5mg/L IBA+0.1m g/LNAA。
  综合试验结果得出如下结论:白鹃梅种子处于休眠状态,源自种胚未完成生理后熟作用和内种皮的机械阻碍作用;适当的外源激素配比能够诱导出叶片愈伤,直至芽分化、根分化;2,4-D诱导愈伤效果良好,但浓度太高,容易褐化且不易分化出芽;TDZ对诱导芽分化作用显著;提高VB1的含量对生根有效。
  本试验的研究意义在于找到了影响白鹃梅种子休眠的因素,并且找到了有效的催芽方法——变温处理去皮种子,能够大大缩短休眠时间。本试验对白鹃梅种子催芽技术的初步探索,为更好地解除白鹃梅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生产实践中缩短白鹃梅种子催芽处理时间、加快种子繁殖速度奠定了基础;而以叶片为外植体的白鹃梅再生体系的构建,未见报道,本试验对一些细节问题的掌握,为白鹃梅再生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参考,是对白鹃梅组织培养体系的完善,这也是本试验的创新性所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