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效拮抗木霉菌的筛选及拮抗效果评价
【6h】

高效拮抗木霉菌的筛选及拮抗效果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符号说明

1引言

1.1.1生防木霉菌研究概况

1.2小麦主要根茎部病害研究进展

1.3植物防御酶SOD、POD、CAT作用

1.4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2.2木霉菌分离

2.3木霉菌的初次筛选

2.4木霉菌的复筛

2.5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2.6木霉菌形态和分子鉴定

2.7木霉固体发酵产物和纹枯病菌接种体制备

2.8高效拮抗木霉菌株的促生及防病效果测定

2.9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木霉菌的初次筛选

3.2高效拮抗木霉菌的复筛

3.3高效拮抗木霉菌株的鉴定

3.4温室盆栽测定筛选木霉菌株的生防效果

3.5沙培麦苗法测定木霉对小麦的促生效果

3.6田间试验测定优良木霉菌株的生防效果

4讨论

4.1关于高效拮抗木霉菌株筛选方法

4.2关于木霉菌在土壤中的定殖

4.3关于高效拮抗木霉菌株生防机制

5结论

5.1高效拮抗木霉菌株筛选及鉴定

5.2 TF28和H18-1-1的生防效果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木霉是重要的生防真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海洋及植物体等各种基质上。分布于土壤中的木霉菌,有很多种类对土传病害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本研究拟从土壤中分离木霉菌株,以小麦纹枯病菌和根腐病菌作为靶标菌,筛选高效拮抗木霉菌株,并探讨其促生防病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高效拮抗木霉菌株的筛选
  2012年至2013从山东济宁、德州、聊城、菏泽、泰安、淄博、滨州、潍坊等地采集小麦田根部土壤,用稀释平板法分离获得70株木霉菌,再利用本实验室以前筛选保存的10株优良木霉菌株,共计80株。在此基础上,以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 WK-207作为指示菌,从中筛选出7株对小麦纹枯病菌抑制效果较好的木霉菌株;复筛时,选择4种病原菌作为指示菌,分别是小麦纹枯病菌WK-207、黄色镰孢菌(Fusarium culmorum)WF-25、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JM-4、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WF-51,测定7株木霉菌株的生防效果,同时还对7株木霉菌株的生长速度、抑制率、耐温性、耐酸碱性、产孢量、挥发性等进行了测定,采用灰色关联的方法对选定的7株木霉菌株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木霉菌株H18-1-1的灰色关联度最大,为0.7751,其次是TF28菌株,关联度为0.7727。表明H18-1-1和TF28这两个木霉菌株的综合性状与构建的理想参考菌株接近程度较大,是较好的生防菌株。
  2、H18-1-1和 TF28木霉菌株的鉴定
  利用形态特征和5.8S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效拮抗木霉菌株 TF28和H18-1-1进行鉴定,结果表明:TF28和H18-1-1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与深绿木霉相似,其5.8SrDNA-ITS序列与编号为HQ229943的深绿木霉相似度达到100%,确定 H18-1-1和 TF28木霉菌株均为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
  3、温室盆栽测定TF28和H18-1-1的防病效果及对小麦防御酶系的影响
  利用温室盆栽的方法测定TF28和H18-1-1两个菌株的防病效果,结果表明:接种纹枯病菌21天后施入木霉H18-1-1的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防病效果为63.63%;接种纹枯病菌21天后施入木霉TF28的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防病效果为54.45%,表明木霉菌株H18-1-1和TF28能显著降低小麦纹枯病的发病率。木霉对小麦叶片防御酶系影响的测定结果表明,H18-1-1和TF28施入3天后均能使小麦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防御酶活性提高。
  4、沙培苗法测定木霉对小麦的促生效果评价
  将小麦种子经水培3天后长出的幼苗,在含有H18-1-1、TF28菌株孢子的悬浮液中进行沾根处理,转入灭菌沙土的盆中培养35天,测定木霉孢子对小麦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H18-1-1、TF28菌株处理后的小麦植株,其根系活力明显高于对照处理。5、田间试验对不同木霉菌株的防病及促生效果评价
  选用H18-1-1、TF28、T10这3个菌株进行田间试验生防效果的评价,分别于小麦分蘖初期、拔节初期、灌浆后期测定小麦的生长指标及对纹枯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菌株H18-1-1在分蘖初期及拔节初期对小麦的株高、根数、鲜重、干重等生长指标表现出明显的促生效果。以小麦拔节初期不同处理小麦纹枯病的发病率作为指标,评价不同菌株的防病效果,结果表明,H18-1-1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27.66%,T10和TF28的防治效果分别为25.53%和17.02%;在小麦灌浆后期不同处理小麦纹枯病的病情指数结果显示,H18-1-1处理防病效果最好,达到65.86%。综合分析田间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H18-1-1菌株的促生防病效果最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