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福建省建设用地“山海原”一体化立体规划与优化配置研究
【6h】

福建省建设用地“山海原”一体化立体规划与优化配置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文章组织结构

2研究区及数据源

2.1研究区概况

2.2数据源及数据处理

3建设用地“山海原”一体化立体规划空间研究

3.1建设用地“上山”规划空间研究

3.2建设用地“下海”规划空间研究

3.3建设用地“挖潜”规划空间研究

3.4本章小结

4建设用地优化配置空间适宜性研究

4.1人文影响因素适宜性评价

4.2生态影响因素适宜性评价

4.3本章小结

5“山海原”一体化建设用地优化配置研究

5.1建设用地优化配置模型创建

5.2建设用地优化配置求解

5.3“山海原”一体化优化配置分析

5.4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创新之处

6.3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起点地区,其经济发展速度在国家战略的带动下逐渐加快,建设用地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福建省地形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点,山地丘陵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8.91%,平原比例不到10%,优质建设用地资源不足。传统“摊大饼”式的建设用地无序扩张无法解决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因此,需要根据福建省地型特点,探索新的建设用地扩展和优化配置方式。
  本文基于福建省“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特点,提出“山海原”一体化建设用地立体规划与优化配置技术。其中,建设用地“上山”规划是指将适宜的低丘缓坡改造为建设用地。“下海”规划是指部分沿海滩涂改造为建设用地。“挖潜”规划是指将利用效率较低的现有建设用地进行重新改造。再结合人文因素、生态灾害因素两类建设用地空间适宜性条件,创建“山海原”一体化建设用地优化配置模型,并利用蒙特卡洛方法求解,获取福建省建设用地最优配置布局。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包括:
  (1)建设用地“山海原”一体化立体规划范围。基于福建省地形地貌数据、社会经济数据、规划数据,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空间分析技术、效率评价模型等方法,探索福建省建设用地“上山”“下海”“挖潜”规划的潜力空间。探索到的“上山”规划面积大约359万公顷;“下海”规划面积0.59万公顷;“挖潜”规划面积共约7.6万公顷。
  (2)建设用地优化配置空间适宜性。利用福建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2005)、统计年鉴数据(2015)、土地变更数据(2014),通过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GIS技术,构建综合人文指数和生态灾害安全指数并获取其空间分布,引导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人文指数引导建设用地优化配置,综合生态灾害安全指数抑制建设用地优化配置。
  (3)建设用地优化配置。基于以上获取的立体规划面积和适宜性条件,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建立“山海原”一体化立体规划与优化配置模型。模型考虑了建设用地需求量、建设用地供给量、建设用地空间适宜性等条件。通过分析各个模拟结果与空间适宜性的相关性,获取福建省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最优结果。其中,“上山”规划开发的面积为146.9万公顷;“下海”规划开发面积为0.4万公顷;“挖潜”开发面积为5.2万公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