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粉虱对不同黄瓜材料挥发成分、酶基因表达量和营养物质的影响
【6h】

白粉虱对不同黄瓜材料挥发成分、酶基因表达量和营养物质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符号说明

1 引言

1.1白粉虱概况

1.2植物抗虫性研究进展

1.3植物叶片结构与抗虫性

1.4植物挥发性物质与抗虫性

1.5植物中酶与抗逆性

1.6植物营养物质与抗虫性

1.7 本试验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1.8 试验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采样

2.4测定指标及方法

2.5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黄瓜材料感染白粉虱数量统计及抗性等级评价

3.2不同抗性黄瓜材料叶片显微结构

3.3不同抗性材料挥发性物质

3.4不同材料防御性酶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3.5不同抗性材料接种白粉虱后叶片营养成分变化

4 讨论

4.1叶片组织结构与抗虫性的关系

4.2挥发性物质与抗虫性的关系

4.3防御性酶与抗虫性的关系

4.4营养物质与抗虫性的关系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黄瓜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蔬菜之一,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具有较高的美容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随着设施栽培技术的提高,黄瓜种植在时间领域不断被延伸,种植面积不断被扩大化、规模化,这也为白粉虱的大面积侵害提供了有利条件。本课题组在黄瓜种质资源研究中发现,某些新种质材料对白粉虱具有较强的抗性,这就为培育黄瓜抗粉虱新品种,在生产中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避免农药残留、土壤环境污染以及粉虱抗药性等一系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以本课题组提供的4份黄瓜(4号、13号、19号、76号)抗性材料为试材,以不抗白粉虱的‘大青把’黄瓜材料为对照,探讨了不同黄瓜新材料叶片组织结构差异和接种白粉虱前后挥发性物质、防御性酶基因相对表达量及营养物质的变化,旨在为黄瓜抗粉虱机理进行进一步探究,为抗粉虱黄瓜资源的进一步筛选、抗粉虱品种培育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各材料接种白粉虱后,其抗性根据粉虱数量及粉虱量比值可分为三类:13号和4号为中抗,19号为低抗,76号和对照为不抗。
  2.接种粉虱后,各黄瓜新材料5种防御酶(PPO、HPL、LOX、SOD、APX)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差异较大,响应机制从高到低依次为:13号、4号、19号、76号、对照,这与抗虫性分级一致。
  3.不同黄瓜材料对白粉虱抗性与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无关,而与下表皮厚度、叶片组织疏松度有关,即下表皮越厚、叶片组织疏松度越小,抗性越强。
  4.各黄瓜材料挥发性物质均检测到5大类,苗期主要为醇类、酯类物质,而成株期主要为醇类、酯类和芳香烃类。同时,苗期抗性主要与乙醇含量的升高,己醇、罗勒烯含量的降低相关;而成株期抗性主要与乙酸叶醇酯增加,顺-3-己烯醇、3-己烯醛、金合欢烯等物质含量减少相关。
  5.叶片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抗性,成株期比苗期表现更敏感。但无论苗期还是成株期,黄瓜对粉虱抗性与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含量呈负相关,而与脯氨酸含量呈正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