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环境法视野下我国土地储备制度之探析
【6h】

环境法视野下我国土地储备制度之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CONTENTS

0导 论

0.1 选题立意与研究方法

0.2 研究现状

0.3结构安排论文创新与不足

1土地储备制度概述

1.1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背景及内涵

1.2土地储备制度运行程序

1.3土地储备制度存在的环境问题

2土地储备制度的域外环境保护实践

2.1域外土地储备制度的产生与环境措施

2.2域外土地储备制度的环境保护借鉴

3在环境领域内完善土地储备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3.1在环境领域内完善土地储备制度的必要性

3.2在环境领域内完善土地储备制度的可行性

4环境领域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完善建议

4.1确立土地储备环境法理基础

4.2明确土地储备机构的性质

4.3拓展土地储备资金来源,设立土地储备环保专项基金

4.4环境领域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内容设计

4.5环境领域中土地储备制度的配套措施和手段

结 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土地兼具经济属性与自然属性的重要资源,是社会财富产生和存在的源泉。我国的土地储备制度是土地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政府加强经济的宏观调控,规范房地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土地储备较为片面地强调土地的经济价值,而忽略了土地的环境价值。在土地储备过程中,由于目前规制不完备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国有必要从环境法角度对土地储备进行完善。
  土地储备在环境法领域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理论、城市经营理论与环境权理论,尊重自然,使环境受人类的负面影响尽可能降低,维持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土地环境的健康有序发展,使公民有在尊严和幸福的优良环境里享受自由、平等和适当的生活条件。明确土地储备机构作为事业单位所具有的公益性,在制定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尽力保障土地储备过程中公众环境权利的平等性。拓展土地储备资金来源,在继续保持政府拨款、银行贷款和土地收益等传统的资金来源途径的基础上,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进入土地储备领域,还可以通过发行基金股票等金融手段筹资,设立土地储备环保专项基金。在土地储备运行的具体环节中,应当进一步明确在环境领域的储备设计。建立合理的土地回收环境补偿制度,针对城市现量土地的回收和农村集体土地的回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其环境被侵害程度进行补偿。构建我国土地储备前期开发环境责任制度,明确土地前期开发中的责任主体。完善土地供应制度,增加土地生态储备,更好地实现土地储备的环境意义。在土地储备过程中,还应当加强环保部门与各部门之间土地储备的协调与合作,增加土地环境信息的透明度,使公众更加方便的了解土地的区位与环境价值,建立环境内部与外部控制核查机制,充分发挥多渠道监督,使土地储备成为改善环境的重要手段,实现土地资源的环境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