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源性硫化氢及活性氧在支气管哮喘氧化/抗氧化失衡中的意义
【6h】

内源性硫化氢及活性氧在支气管哮喘氧化/抗氧化失衡中的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肺功能检测

5 .ACT评分

6.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一般情况:

2. 血清H2S、NF-κB、ROS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占预计值百分比及支气管哮喘控制评分(ACT评分)的比较

3.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前轻度组与中-重度组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两组之间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4.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前轻度组与中-重度组两组间ROS、NF-κB、H2S水平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占预计值百分比、ACT评分比较:

5.相关性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硫化氢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H2 S、NF-κB及ROS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月期间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60例,纳入患者均符合《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诊断标准。选择同期的健康体检者60例,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指标匹配,两组均无吸烟史。研究分为支气管哮喘治疗前组、治疗后组及正常对照3组。
  治疗后组的定义:给予多索茶碱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方案(不包括使用维生素类药物),症状缓解达到出院标准时为治疗后组。
  根据《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中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分为轻度组28例及中-重度组32例进行亚层分析。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前组、治疗后组及正常对照组者血清ROS、NF-κB及H2S水平,并将血清ROS、NF-κB及H2S水平与治疗前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占预计值百分比、哮喘控制评分(asthma control test,ACT)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1、正常对照组与支气管哮喘治疗前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三组的血清H2S、ROS和NF-κB的水平变化:
  1)与正常对照组血清 H2S[(37.56±4.45)nmol/ml]水平相比,治疗前组血清H2S[(19.66±6.06)nmol/ml]水平明显降低(P<0.05),经治疗后血清H2S[(24.37±8.31)nmol/ml]水平较前显著升高(P<0.05),但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H2S[(37.56±4.45)nmol/ml]水平(P<0.05)。
  2)与正常对照组 NF-κB[(8.63±2.51)ng/ml]水平相比,治疗前组血清NF-κB[(14.41±2.57)ng/ml]水平异常增高(P<0.05)经治疗后血清NF-κB[(12.36±1.75)ng/ml]水平较前显著降低(P<0.05),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NF-κB[(8.63±2.51)ng/ml]水平(P<0.05)。
  3)与正常对照组血清 ROS[(285.90±69.52)IU/ml]水平相比,治疗前组血清ROS[(580.28±94.66)IU/ml]水平异常增高(P<0.05),经治疗后血清ROS[(382.38±86.88)IU/ml]水平较前显著降低(P<0.05),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ROS[(285.90±69.52)IU/ml]水平(P<0.05)。
  3、亚层分析:根据《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中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前组60例分为轻度组及中-重度组:①中-重度组H2S[(14.92±3.00)nmol/ml]水平低于轻度组H2S[(25.08±3.57)nmol/ml]水平(P<0.05);②中-重度组 ROS[(642.63±51.74)IU/ml]、NF-κB[(16.12±1.81)ng/ml]水平高于轻度组ROS[(509.03±81.46)IU/ml]、NF-κB[(12.47±1.84)ng/ml]水平(P均<0.05)。
  4、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前血清H2S水平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占预计值百分比、ACT评分均呈正相关(r=0.869,r=0.623,r=0.799,P<0.05);治疗前血清ROS水平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占预计值百分比、ACT评分均呈负相关(r=-0.875,r=-0.564,r=-0.723,P<0.01);治疗前NF-κB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占预计值百分比、ACT评分均呈负相关(r=-0.736,r=-0.535,r=-0.675, P<0.05)。
  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前血清 ROS与血清 H2S呈负相关(r=-0.837, P<0.05),血清ROS与血清NF-κB呈正相关(r=0.755, P<0.05)。
  结论: ROS、NF-κB参与了支气管哮喘氧化应激的发生、发展,而内源性H2S可能通过抑制ROS产生及NF-κB的活性而发挥抗氧化作用,氧化/抗氧化失衡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ROS、内源性H2S作为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及控制水平的监测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