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子证据认证规则研究
【6h】

电子证据认证规则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0 导论

0.1 选题依据和意义

0.2 论文结构和思路

0.3 研究现状与创新

0.4 研究方法与结论

引言

1 电子证据认证规则概述

1.1 电子证据的认证

1.1.1 认证的含义

1.1.2 认证的内容

1.2 电子证据的认证规则

1.2.1 认证规则的含义

1.2.2 认证规则的种类

2 我国电子证据认证规则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我国电子证据认证规则的立法现状

2.1.1 我国电子证据认证规则的有关规定

2.1.2 对我国电子证据认证规则立法的评价

2.2 电子证据认证规则的司法适用分析

2.2.1 合法性存疑证据的处理

2.2.2 客观性审查的判断标准

2.2.3 真实性审查的因素考量

2.2.4 关于证明力大小的理论与实践之矛盾

3 国外电子证据认证规则借鉴

3.1 鉴证规则的适用

3.1.1 鉴证规则的含义

3.1.2 电子证据在鉴证规则下的适用

3.2 最佳证据规则的适用

3.2.1 电子证据对证据“原件”内涵的扩展

3.2.2 电子证据在最佳证据规则下的适用

3.3 传闻证据规则的适用

3.3.1 传闻规则的含义

3.3.2 传闻电子证据可采纳的例外规定

4 完善电子证据认证规则的建议

4.1 完善电子证据认证规则的立法

4.1.1 立法方向的选择

4.1.2 立法的内容纲要

4.2 规范电子证据认证规则的相关配套措施

4.2.1 建立专业的电子证据取证队伍

4.2.2 完善电子证据的保全和出示

4.2.3 规范专家证人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快速普及,从人们可以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便利的进行信息的浏览、传递、编辑及下载存储,到电子邮件、电子合同、电子发票、电子提单等诸多电子商务形式的出现,计算机网络技术方方面面的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在方便生活的同时,许多传统的侵权、犯罪类型也开始披着“虚拟的外衣”出现在现实世界中,如通过网络侵犯知识产权、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诈骗勒索、进行窃取或截获情报信息等。在审理相关案件的过程中,电子证据成为打击电子信息技术犯罪的最有力武器,而法官对电子证据的认证则成为直接影响这一“武器”能否发挥其惩治犯罪效用的最大现实问题。
  本文开篇阐述电子证据认证及认证规则的概念,与传统证据种类相比较,叙述电子证据的特点以及因此而遭遇到的认证难题。在查阅了大量有关电子证据认证规则论文和著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有关电子证据认证规则的立法情况和实践实践中的问题,详细论述了我国电子证据的证据能力以及证明力认证标准。从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角度研究电子证据的证明能力,对证明力的研究从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及证明力大小的理论与实践之争展开。第三部分对国外电子证据认证规则的先进经验进行介绍,研究影响电子证据应用的三种证据规则,借鉴国外应对措施,提出可供我国借鉴的部分。最后,阐述了对我国电子证据认证规则立法方向的思考,分析对国外认证规则借鉴吸收的可能性,以及完善认证规则具体操作层面相关程序的建议。希望能够为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提供帮助,为应用电子证据进行审判案件,解决纠纷提供依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