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带转换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6h】

带转换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 转换层的基本理论及结构布置方案

2.1 转换层的概念及发展趋势

2.2 计算方法

2.3 布置方案

2.4 工程结构建模

3 结构基本抗震性能分析

3.1 建筑结构自震周期比较

3.2 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力比较

3.3 底部剪力法地震力

3.4 本章小结

4 常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4.1 地震波的输入

4.2 建筑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的比较

4.3 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

4.4 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最大楼层位移

4.5 本章小结

5 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5.1 弹塑性时程分析法设计参数

5.2 不同方案地震作用下的最大楼层位移

5.3 不同方案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科学研究及发表论文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高层建筑结构也在迅速发展,人们所需求的综合体建筑结构里包含的功能越来越多。从建筑使用功能的角度上来说,通常情况下,下面几层大多会布置结构空间比较大的购物商场、餐饮等娱乐场所;办公场所、住宅会布置在建筑的中部和上部楼层。然而结构设计角度,结构上要求下部楼层柱网间的间距较小和布置较多的墙体,随着楼层的增加墙体逐渐变少、柱网之间的间距同样也会逐渐变小。为此就需要一种能够满足这种体系变化要求设置转换层。本文主要研究转换层的设置高度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的影响。
  文中将转换层上部楼层与下部楼层的跨度改变与否,分为上下跨度不变和上下跨度改变两种情况;在跨度不变的的情况下,将转换层上部的结构改变与否,分为上部结构为框剪结构,与上部结构为剪力墙结构两种情况;将转换层分别设置在上述三种结构的地面以上部分第3层、6层、8层,共建立九种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通过调研高层框剪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的计算方法,选择两种天然地震波和一种人工地震波。用反应谱法分析法比较各结构方案的自振周期、地震反应力、底部剪力法地震力。用弹性动力时程法分析,分析研究常遇地震作用下不同结构方案的最大楼层位移、侧向刚度、层间位移角。用弹塑性动力时程法分析,分析研究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同结构方案的最大楼层位移、层间位移角。
  评价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受转换层设置的高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哪种结构体系,转换层设置的过高,对结构的抗震不利,转换层设置低一些,结构的抗震性能更好,所以建议转换层设置在结构的底部几层。评价跨度改变和跨度不改变,以及跨度不变时建筑上部不同的三种结构体系,对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转换层上下跨度不改变抗震性能最好,跨度改变上部为框剪结构抗震效果最差,跨度改变上部为框剪结构处于前面两种结构之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