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颗粒酶B和可溶性FasL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6h】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颗粒酶B和可溶性FasL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目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病毒性心肌炎(VM)心肌损伤的重要机制,目前认为CTL主要有两个作用途径即穿孔素/颗粒酶(GrB)和Fas/FasL途径,然而,其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清GrB和可溶性Fas配体(sFasL)的含量,观察分析GrB和sFasL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电图、心脏超声及心功能检查改变等的关系,从而探讨GrB和sFasL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和40例正常对照儿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儿外周血清GrB和sFasL含量,同时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做心肌酶与CTnI检测和心电图、心脏超声及心功能检查。 结果:(1)病毒性心肌炎组患儿GrB[(26.20±5.02)pg/ml]和sFasL[(42.10±10.01)pg/ml]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GrB[(12.05±2.31)pg/ml]和sFasL[(22.40±7.05)pg/ml]含量(P均<;0.01);(2)病毒性心肌炎组GrB和sFasL升高的患儿,心肌酶升高的发生率均增加(P均<;0.05);(3)病毒性心肌炎组患儿GrB和sFasL升高者,cTnI升高的发生率增加(P均<;0.05);(4)病毒性心肌炎组患儿GrB和sFasL升高者,心电图呈明显改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均<;0.05);(5)病毒性心肌炎组患儿GrB和sFasL升高者,心脏超声检查左房内径扩大、心肌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