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神经致幻型毒菌205(Psilocybe sp.)的初步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6h】

神经致幻型毒菌205(Psilocybe sp.)的初步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和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第一章研究综述

第二章菌种的初步鉴定

第三章205的分子鉴定

第四章205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展开▼

摘要

205新菌株(Psilocybesp.)取自本实验室,是贺新生等人由野生子实体经组织分离所得,其分类地位是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球盖菇科、裸盖伞属。根据文献资料报道,裸盖伞属中有很多种类是产生神经致幻型毒菌,具有很大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在研究205的过程中,发现205是由纯205和点枝顶孢(AcremoniumstrictumW.Cams.)混生在一起的混合菌株。本实验通过单孢分离法和菌丝片段分离法两种分纯方法对205进行了分纯。实验证明,菌丝片段分离法效果良好。通过依次稀释、转管,借助于显微观察将205及其混生菌分离开来,205的菌丝有锁状联合,在琼脂培养基上有子实体扭结现象,其混生菌丝为点枝顶孢,没有锁状联合,有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器。对205的成功分纯,为205菌种的鉴定奠定了基础。 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是分类和鉴定的基础。通过对纯化的205进行平板培养、平板插片培养,描述了205的菌落特征,菌丝特征及子实体等宏观上的形态特征,通过显微观察和扫描电镜的应用,描述了菌褶、担子和担孢子、菌丝的锁状联合等微观特征。 核糖体RNA(rRNA)是细胞中最古老的分子之一,具有结构、功能和进化的同源性。编码其rRNA前体的基因即rDNA,它是基因组DNA中中等重复并有转录活性的基因家族。本身具有进化的高度保守性,同时又富含高可变区域,成为较为理想的菌种鉴定及系统学研究对象。本文通过核糖体rDNAITS序列进行PCR扩增,经纯化后克隆转化,双酶切验证后直接测序,运用相关序列分析软件对ITS区全序列进行分析,并和Genbank中的已有种进行BLAST同源性比对,发现与序列号为AB158634的Psilocybecoprophila的同源性最高,为99%。 经典的形态分类学方法是分类和鉴定的基础,分子遗传学作为鉴定的辅助手段。本文将传统的分类学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首次鉴定205为裸盖伞属中的可能为一新种。 对205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经试验证明,确立了205菌丝体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5℃~26℃,最适pH值为7~8之间,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牛肉膏和酵母膏,最佳碳氮比为35:1,无机盐在浓度为400mg/kg的范围内能增加菌丝体密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