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礼记》郑玄注释中的同源词研究
【6h】

《礼记》郑玄注释中的同源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绪论

第一章《礼记》郑玄注释中“因声求义”的训诂实践

第二章《礼记》郑玄注释中的同源词分析

第三章《礼记》郑玄注释中的同源词语音语义分析

第四章郑玄的语源学思想研究

附表

主要参考书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郑玄代表着汉代注释的最高成就,《礼记》注全面地体现了他的注疏思想。郑玄在注释词语时全面地运用了“因声求义”的训诂方式,本文在综合分析其“因声求义”训诂实践的基础上,从有音义关系的630条词语训释中,考证出175对同源词。我们详细地考证了这些同源词的语源义,并分析了其语音语义关系,进而把他在注释中体现的语源学思想与其同时代的其他训诂学家进行了比较,并指明了其在整个语源学史上的地位。 本文依据中华书局1980年阮元校刻版的《十三经注疏》为底本,利用前人时贤的研究成果,对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之间的同源关系进行分析。全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首先介绍了郑玄的生平及《礼记》郑注的成书情况,其次指明了本文的语料取舍,最后说明了本文研究的意义。 第二部分即第一章《礼记》郑注中“因声求义”的训诂实践,这一部分主要是总体上分析郑玄注释《礼记》时“因声求义”的训话实践。主要从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来分析,即第一节训释词和被训释词之间的语音关系分柝,我们分析一共有 603 条音近的例子,语音关系主要有韵同声同、韵同声近、声同韵近、韵近声近四种情况;第二节训释词和被训释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分析,构成声训的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主要有同源关系和异源关系两种。 第三部分即第二章《礼记》郑注的同源词分析,这一部分主要是对第一章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之间同源关系的引申扩大,也是文章的中心。首先说明判定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为同源关系的标准;其次对根据这些标准梳理出的175对同源词进行分类并证明,根据郑玄在注释时运用的注音、释义、释字形、校勘等术语把这些同源词分为四大类,十四小类。 第四部分即第三章《礼记》郑注的同源词语音语义分析,这一部分是对第三部分梳理出的同源词,从总体上分析其语音、语义关系。首先是语音关系分析,也分为四种情况,即双声叠韵、双声准叠韵、叠韵准双声、准双声准叠韵;其次是语义关系分析,同源词的语义关系主要有两种,一是相同即语源义在词义系列中是明显的,可以用义项或是义位表示出来;一是相通即语源义处于隐性系列,使语义贯通,但是不一定有文字形式来表示。 第五部分即第四章郑玄的语源学思想分析。

著录项

  • 作者

    钱慧真;

  •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大学;
  • 学科 汉语言文字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徐超,张业法;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词源;
  • 关键词

    《礼记》; 郑玄; 音声求义; 同源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