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适用于全光开关的DMIT配合物三阶非线性光学新材料探索研究
【6h】

适用于全光开关的DMIT配合物三阶非线性光学新材料探索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摘要

第一章前言

1.1全光开关及三阶非线性光学材料

1.2三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研究进展

1.3 DMIT类三阶非线性光学材料探索及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4本项研究前期工作基础

1.5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总体思路及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材料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及其测试表征

2.1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与分类

2.2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的测试方法

2.3 Z-扫描试验与数据处理

参考文献

第三章金属DMIT配合物的合成与制备研究

3.1金属DMIT配合物的探索与合成方法

3.2 IIB金属DMIT配合物的合成与制备

3.2.1实验部分

3.2.2结果与讨论

3.3 IB族金属DMIT配合物的合成与制备

3.3.1实验部分

3.3.2结果与讨论

3.4 Ⅷ金属DMIT配合物的合成与制备

3.4.1实验部分

3.4.2结果与讨论

3.5金属DMIT配合物合成与制备的综合分析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金属DMIT配合物在近红外波段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

4.1研究思路与测试方法选择

4.2[Q]m[Ni(dmit)2]系列配合物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

4.2.1实验部分

4.2.2结果与讨论

4.3[Q]m[Co(dmit)n]系列配合物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

4.3.1实验部分

4.3.2结果与讨论

4.4[Q]2[Cu(dmit)2]系列配合物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

4.4.1实验部分

4.4.2结果与讨论

4.5[Q][Au(dmit)2]系列配合物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

4.5.1实验部分

4.5.2结果与讨论

4.6金属DMIT配合物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的综合分析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金属DMIT配合物在532 nm处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

5.1[Q]2[Cu(dmit)2]系列配合物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

5.1.1实验部分

5.1.2结果与讨论

5.2[Q][Au(dmit)2]系列配合物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

5.2.1实验部分

5.2.2结果与讨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复合薄膜的初步实验

6.1 Sol-Gel法制备复合薄膜的概述

6.2金属DMIT配合物/SiO2复合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6.2.1实验部分

6.2.2结果与讨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主要结论及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7.1主要结论

7.2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7.3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发表论文(一)

发表论文(二)

展开▼

摘要

伴随着光通信、光计算和光学信息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以极大的热情注目全光开关器件的研究,这主要是由于全光开关可以突破限制电、声、热、机械等光开关传输速率的瓶颈。以光克尔效应为基础的全光开关主要利用光强变化导致材料的三阶非线性折射率改变,从而达到实现光控制光的目的。这类全光开关对材料的性能的基本要求应该是:1、在工作波段有大的三阶非线性折射率;2、快的非线性响应;3、小的线性和非线性吸收; 4、易于与基质材料复合并可进行波导器件的制备。本论文以探索适用于全光开关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新材料为目标;以具有有机金属或半导体特性的DMIT配合物新材料的设计、合成、制备、表征、优化为主要研究内容。 本论文通过多种方法设计和探索了不同中心金属离子、不同外部阳离子(反离子)的DMIT配合物,采用Z-扫描技术对所制配合物的三阶非线性进行综合研究并探讨有关规律,以探索可适用于全光开关的高非线性折射、低吸收(包括线性吸收和非线性吸收)损耗的超快响应材料。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通过多种方法探索和制备了不同中心金属离子、不同外部阳离子的DMIT配合物,并首次报道了[Pr<,4>N]<,2>[Hg(dmit)<,2>]、[Pr<,4>N]<,2>[Cu(dmit)<,2>]、[BuPh<,3>P][Au(dmit)<,2>]、 [BuPh<,3>P][Ni(dmit)<,2>]等四种配合物的结构。实验发现,只有过渡系后半部分的元素才能形成稳定的配合物材料;而且,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所制配合物的结构稳定性增强,其配位阴离子从平面型结构过渡到四面体结构(这可能导致不同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 Ⅷ族金属虽然可以形成DMIT的配合物,但大多为多聚体(尤其是铁、钴DMIT),较难结晶和分离,通过对所制备的[Q]<,n>[Ni(dmit)<,2>]配合物进行表征发现,配合物的阴离子具有近乎完美的平面共轭结构;IB族金属DMIT配合物的合成与单晶制备较Ⅷ族容易得多,形成的配位阴离子具有扭曲的平面共轭结构;IIB族金属的DMIT配合物不仅合成与单晶制备容易,而且还可以作为合成其它DMFT衍生物的重要起始物,形成的配位阴离子具有稳定的畸变四面体结构。另外,在[Q]<,m>[Ni(dmit)<,2>]配合物中发现,体积较小的阳离子有利于提高结构的共轭程度。 第二,采用Z-扫描技术研究了中心金属离子和外部阳离子对DMIT配合物三阶非线性折射和非线性吸收的影响。在1064nm、40 ps条件下研究发现:ⅡB族金属DMIT配合物没有明显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当过渡元素Co、Ni、取代DMIT配合物的ⅡB族金属时,材料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三阶非线性折射率,但材料的非线性吸收系数也显著增加,其中(Et<,4>N)<,m>[Co(dmit)<,n>]、(Et<,4>N)<,m>[Co(dmit)<,n>]的品质因子|T|(|T|<<1,反映了三阶非线性折射率和非线性吸收系数的比率)高达17.4、2.39,因而不能用作全光开关材料;若取代元素为Cu、Au时,材料则表现为较大的三阶非线性折射和较小的非线性吸收,其中(Me<,4>N)<,2>[Cu(dmit)<,2>]、[Me<,4>N][Au(dmit)<,2>]的品质因子|T|分别为0.75、0,这对于全光开关材料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同一中心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中,体积较小的阳离子对材料的三阶非线性折射或非线性吸收有增加的趋势,这点在[Q]<,m>[Ni(dmit)<,2>]系列配合物中表现较为明显。 第三,首次发现了两种具有潜在价值的全光开关材料。通过对[Q][Au(dmit)<,2>]配合物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的初步研究发现,在1064 nm、40 ps条件下,[Me<,4>N][Au(dmit)<,2>]配合物具有较大的三阶非线性折射率(n<,2>=-4.11×10<'-12>esu,溶液浓度为4×10<'-3>mol/L)和近乎零的非线性吸收系数。分别计算两个品质因子W=n<,2>I/α0λ和T=βλ/n<,2>,得出|W|=2.87>>1,|T|≈0<<1。表明该配合物有可能成为研制全光开关的重要候选材料。另外,(BuPh<,3>P)[Au(dmit)<,2>]配合物在532nm、28 ps下也具有较大的三阶非线性折射率(n<,2>=-16.06x10<'-12>esu,溶液浓度为2×10<'-3>mol/L)和相对较小的非线性吸收系数,其品质因子|W|=0.73,|T|=0.64<1,这对全光开关材料的探索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初步探讨了适用于全光开关的DMIT配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发现,不同于ⅡB族金属形成的畸变四面体结构,也不同于Ⅷ族金属形成的近乎完美的平面结构,[Q]<,2>[Cu(dmit)<,2>]、[Q]Au(dmit)<,2>]的配位阴离子大体上形成的是一种扭曲的平面型共轭结构。这可能是导致其具有较大三阶非线性折射、较小非线性吸收的原因。另外,[Q]<,2>[Cu(dmit)<,2>]、[Q]Au(dmit)<,2>]具有较好的品质因子还可能与其组成中的Cu、Au离子有关。这些是全光开关材料探索和我们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基础。 第五,采用五能级模型并结合吸收光谱分析了[Q]<,m>[Ni(dmit)<,2>]、[Q]<,m>[Co(dmit)<,n>]配合物的非线性吸收机制。研究表明,在1064nm、40 ps条件下,[Q]<,m>[Ni(dmit)<,2>]配合物的非线性吸收属于饱和吸收,其中(Et<,4>N)[Ni(dmit)<,2>]的饱和吸收系数β高达-11.1×10<'-12> m/w(溶液浓度为1×10<'4> mol/L);[Q]<,m>[co(dmit)<,n>]配合物的非线性吸收主要是双光子吸收,其中(Et<,4>N)<,m>[Co(dmit)<,n>]的吸收系数β高达2.19×10<'1-2>m/w(溶液浓度为5×10<'-4> mol/L)。这些较强的非线性吸收效应在激光脉冲压缩、光限制器等领域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第六,DMIT配合物/SiO<,2>复合薄膜的初探。扫描电镜和Uv-Vis-NIR光谱初步表明采用Sol-Gel法制备该类配合物的SiO<,2>复合薄膜具有可行性。 本论文通过对过渡金属DMIT配合物材料的设计、合成、制备、结构和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表征发现,[Q]<,2>[Cu(dmit)<,2>]、[Q]Au(dmit)<,2>]具有扭曲的平面型共轭结构,这两类配合物的三阶非线性折射较大、非线性吸收较小,其中[Me<,4>][Au(dmit)<,2>]、(BuPh<,3>P)[Au(dmit)<,2>]的品质因子在所研究的材料中最佳,其在全光开关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