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初探
【6h】

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摘要

一、孝道观念的起源与形成

二、孔子的孝道思想

(一)“孝”是“仁”的基础

(二)在人文关怀的基础上系统构建孝道行为规范

(三)孝道包含政治精神

三、曾子的孝道思想

(一)曾子对孝道基本内涵的规范

(二)孝为诸德之本

四、孟子的孝道思想

(一)孟子孝道的基本内涵

(二)由孝道推而至仁政

五、荀子的孝道思想

(一)孝道须教化

(二)“从义不从父”

六、《孝经》: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系统化、理论化

(一)孝道是至德要道

(二)五等之孝

(三)移孝作忠,孝治天下

七、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及其现代意义

(一)孝道观念的基础依然并将长期存在

(二)孝道实现方式向家庭伦理回归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孝道也是儒家思想中最基本的范畴,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孝道观念仍然得到了全世界华人的认同,孝道成为中华文明区别与其他文明的重大特质之一。 孝的观念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最早形成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被注重提倡于殷代,发展于西周。在继承总结以往孝观念的基础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孝提升为道德之本、教化源泉,并在人文关怀的基础上构建起了孝道行为规范,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孝的思想和理论,儒家孝道也正式诞生。曾子进一步发展了孝道的基本内涵,将孝道推向了其哲学本体的地位。孟子对孝道进行了形而上的建设,认为孝道是王者平治天下的根本。荀子从人性恶的角度,认为孝道需重视礼义教化,“从义不从父”。《孝经》将孝道思想系统化和理论化,孝道被提升为至德要道,并移孝作忠,主张孝治天下。此后孝道不断得到充实和延伸,长期以来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人士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家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先秦儒家孝道思想从根本上说是基于血缘关系和宗法观念的产物,一旦形成又反过来为维护宗法社会服务。在孝与忠的政治性联姻中,孝道的消极因素也被引向极端,移孝作忠、泛孝主义产生了深刻的消极影响,孝道也因此倍遭批判。但在现代社会,孝道的自然基础和社会基础依然长期存在,彰显孝道的积极因素,对于当今家庭伦理建设、社会公德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现代孝道的实现方式不同于传统社会,应该恢复其作为家庭伦理的地位,把对现代家庭道德建设有积极意义的部分从传统道德体系中剥离出来,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著录项

  • 作者

    周作福;

  •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大学;
  • 学科 中国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颜炳罡;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儒家;
  • 关键词

    先秦; 儒家; 孝道思想;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