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认知和行动策略
【6h】

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认知和行动策略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第一章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相关研究综述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解析

(二)素质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四、理论基础:理性选择理论的分析框架

五、研究方法:实地研究

第二章学校在素质教育体系中的利益诉求

一、地位的界定:从“政策形式”转化为“政策规范”的关键环节

二、利益的界定:成本与收益

第三章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认知和行动策略

一、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认知

(一)期待与认同:学校与国家、社会对“理想教育”期待的契合

(二)迷茫:理想信念下的盲动者

二、学校应对素质教育的行动策略

(一)政策实施中的选择性执行

(二)政策测评中的形式化

(三)素质教育的“应试化”

第四章影响学校认知和行动的原因及相关建议

一、影响学校认知和行动的原因

(一)学校法人地位的不牢固

(二)素质教育政策提供的政策空间

二、相关建议

(一)重视学校的主体性

(二)构建与学校利益相协调的素质教育政策体系

(三)提高素质教育政策的整合性和统筹性

第五章补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从理性选择理论入手,在微观视角下研究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认知及行动,考察学校在素质教育中的利益诉求,探讨素质教育在实践中的微观运行逻辑和社会支持条件,以此丰富发展理性选择理论并为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经验参考。 采用实地研究方法,以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在总体框架上,本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章为导言,主要介绍问题的缘起、研究目的、文献回顾、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以研究社会行动为重要内容的社会学非常重视对个人行动的研究与分析,而我国对法人社会行动的分析还处于起步阶段。根据理性选择理论,将学校作为法人行动者,并把其在素质教育中所处的地位与利益诉求作为影响法人行动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根据经济、教育发展的特点,本研究把调查地点选择在山东省A市,以A市为案例深入分析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认知和行动策略。 第二章,分析了学校在素质教育体系中的利益诉求,分为“地位界定”和“利益界定”两部分。在前部分,指出了学校是从“政策形式”向“政策规范”转变的关键环节;在后部分,指出学校处在国家与社会的张力之中,受到三种利益选择的影响。 第三章,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认知和行动策略。分析发现:学校认同素质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但这种认同并没有导致学校的积极参与,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仍倚重于“提高升学率”;学校对国家素质教育政策进行了“变通处理”,包括对素质教育政策的选择性执行、对测评的形式化以及素质教育的“应试化”等。 第四章,分析了影响学校认知和实施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认为,学校法人地位的不牢固、素质教育政策与学校利益需求不协调是导致素质教育在学校难以开展的真正原因;提出了加强学校法人地位、提高素质教育政策与学校利益相协调、通过渐进方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建议。 第五章补论,着重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