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泰安市1961-2005年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6h】

泰安市1961-2005年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2.1泰安市1961~2005年传染病发病分析

2.1.1概述:

2.1.2流行趋势分析:

2.1.3不同时期传染病发病、死亡构成:

2.1.4几种传染病发病分析

2.1.5流行因素:

2.21961~2005年泰安市病毒性肝炎发病分析

2.2.1概述:

2.2.2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2.2.3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2.2.4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分析:

2.2.5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分析

2.2.6丙型肝炎发病分析

2.2.7戊型肝炎发病分析

2.2.8不同时期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策略

2.31961~2005年泰安市疟疾发病分析

2.3.1概述:

2.3.2流行特征

2.3.3防治策略

2.4泰安市肾综合症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

2.4.1概述:

2.4.2流行特征分析

2.4.3流行因素

2.51997~2005年肺结核发病分析

2.5.1流行趋势

2.5.2地区分布

2.5.3季节分布

2.5.4人群分布

2.61961~2005年泰安市麻疹发病分析

2.6.1发病概况

2.6.2流行特征分析

2.6.3流行因素

2.7泰安市1961~200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分析

2.7.1流行特征

2.7.2流脑疫苗接种

2.8泰安市1961~2005年痢疾发病分析

2.91961~2005年泰安市伤寒副伤寒发病分析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泰安市1961~2005年传染病监测资料的分析,全面了解不同时期传染病的发病水平及构成,探索影响传染病消长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其他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 研究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传染病发病分析:通过1961~2005年各年份的传染病发病率曲线、动态数列分析传染病发病强度的变化趋势及变化速度;将1961~2005年传染病发病分成三个时期,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各传染病构成比,分析不同时期传染病疾病谱的改变。 重点传染病发病分析:选择每类传染病中的代表性疾病进行分析。通过每种传染病各年份发病率,分析该疾病的长期变化趋势;通过不同年份各地区、各月份传染病发病率,以及年龄、性别、职业发病构成比分析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研究结果: (1)1961~2005年泰安市累计报告传染病24种,年平均发病率为700.67/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3.76/10万,年平均病死率为0.54﹪。发病呈下降趋势,发病率从1961年2865.87/10万下降至2005年的173.66/10万,下降了93.94﹪。在1961~1979年传染病的年平均发病率为1369.22/10万,居发病前五位的疾病主要有疟疾、麻疹、流脑、百日咳、痢疾、肝炎;在1980~1989年传染病的年平均发病率为336.04/10万,居发病前五位的疾病主要有痢疾、肝炎、疟疾、出血热、百日咳,在1990~2005年传染病的年平均发病率为136.27/10万,居发病前五位的疾病主要有肝炎、痢疾、出血热、肺结核、淋病。 (2)1961~1971年病毒性肝炎发病呈现下降的趋势,年平均发病率为18.19/10万,无明显的高发月份;1972~1994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分布在87.01/10万~355.64/10万之间,出现了6次流行高峰,一般每3~5年出现一次, 8~12月份发病较多;1995~2005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表现为先缓降后上升的态势,年平均发病率为69.54/10万,无明显的高发月份。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构成中,1990~1994年甲肝占病毒性肝炎病例的73.79﹪,乙肝占21.67﹪,1995~2005年乙肝发病占病毒性肝炎的86.86﹪,未分型肝炎占病毒性肝炎的6.35﹪,甲肝发病占病毒性肝炎的6.12﹪。 (3)1961~2005年疟疾发病呈下降趋势;1961~1986年的本地病例流行期,年平均发病率为289.46/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04/10万,年平均病死率为0.001﹪,出现了1961年、1971年两个发病高峰年,病例主要分布在7~10月份;1987~2005年,病例均为输入性,年均发病率为0.036/10万,无死亡病例,无明显的高发月份。 (4)1984~2005年肾综合症出血热发病呈下降趋势,出现1985~1987年、1994~1996年两次发病高峰,2003年发病大幅下降,至2005年降至1.22/10万;病例主要分布在3~6月份和9~10月份;发病较多的职业为农民、学生、工人。 (5)1997~2003年肺结核发病比较平稳,2004年之后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各年份的1月份发病最多,发病较多的年龄为15~24岁组、45~64岁组,发病较多的职业为农民,其次为学生、工人。 (6)1961~2005年麻疹年发病呈下降趋势。1961~1975年麻疹发生了4次流行,每间隔2~3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15岁以下少年儿童发病较多;1985年以来,大年龄组的发病有明显增多趋势。 (7)1961~2005年流脑发病呈下降趋势。1961~1979年间出现了1965~1969年、1976~1978年两次流行高峰;1980年后,流脑发病持续下降,近10年,流脑的发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发病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以15岁以下年龄居多,近年高发年龄有明显后移趋势;发病较多的职业为散居儿童、中小学生,但近年发病构成有降低的趋势。 (8)1961~2005年痢疾发病呈下降趋势;病例主要分布在7~9月份, 5岁以下儿童发病较多,其次为20~40岁青壮年。散居儿童居痢疾发病首位,其次为农民、工人、学生。 (9)1961~2005年伤寒发病呈下降趋势,发病率由1961年的16.22/10万,降至2005年的0.04/10万。各月份均有病例,8~11月为发病较多; 10~39岁青壮年农民发病较多。 结论: 1961-2005年泰安市传染病发病呈下降趋势,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传染病流行水平高,发病以麻疹、流脑、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疟疾为主的虫媒传染病为主;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上半期,传染病流行强度降低,发病以病毒性肝炎、痢疾等肠道传染病为主;九十年代后半期至今传染病发病处于较低水平,发病呈现稳中微升的趋势,传染病发病以乙型肝炎为主的血传疾病、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为主。 对于疫苗可控制疾病应在确保适龄人群预防接种的同时,加强疫情、病原或血清学监测,适时调整接种策略,控制疾病流行或反弹。对于以管理传染源为主的疟疾、肺结核等传染病的控制,应积极开展疫源检索,以及时发现、及早隔离治疗感染者,防止传播的发生;对于以出血热为主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防治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加强疫情、鼠情、鼠带毒率监测,大力进行防鼠灭鼠。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改善公共卫生设施,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及健康教育,以降低痢疾、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对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血传疾病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防止流行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