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苦喜传》文本情节借用特征研究
【6h】

《苦喜传》文本情节借用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一、研究现状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资料来源

第一章 虚实结合的借用特征

一、故事内容借用

二、地名类借用

三、职官类借用

四、人物形象借用

第二章 综合构思的借用特征

一、糅合串用型

二、以旧换新型

三、衔接整合型

四、形式嵌用型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近代蒙古族文学史和蒙汉文学关系史上,“五传”占有重要的地位。“五传”也称“唐五传”或“说唐五传”,“五传”由《苦喜传》、《全家福》、《殇妖传》、《偰辟传》、《羌胡传》(上、下册)五部长篇小说构成,总计五百二十九回,在故事情节上独立成篇,是具有相对独立性,又前后承接,共同组成几十万字的庞大故事系统。它的主要内容是唐代王朝故事,采取章回小说形式,具有受中国古典小说影响的鲜明的创作风格。“五传”的五个故事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这些看似中原的汉人故事又是如何用蒙古文构思创作的呢?我们认为“五传”中最为独特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一个汉文本的翻译,而是有目的、有选择地借用中国古典小说中典型情节,巧妙地将这些不同小说中的相互不关联的情节构置在一起,创作了蒙古族文学中的一个令人惊异的文学样式,那就是从异民族的不同文学作品中选取不同故事情节,经过再加工之后用自己母语创作的文学作品。这种文学作品的创作至少是在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背景下完成,并且熟练掌握和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基础上完成的。
  本文从第一部作品《苦喜传》入手,探讨“五传”的创作特征。《苦喜传》的故事情节叙述具有虚实结合和综合构思的借用特征。
  本论文由引言、第一章、第二章和结语四个部分构成。引言部分主要论述了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资料来源;第一章,主要运用考证和比较分析方法对《苦喜传》的故事内容、出现的地名、职官和人物形象进行研究,指出《苦喜传》在文本情节的设置方面具有虚实结合的借用特征;第二章,对《苦喜传》文本的相关故事情节进行了对比分析。《苦喜传》灵巧借用了不同的中国古典小说中不关联的故事内容,巧妙地将其衔接成完整的故事,表现出综合构思的情节借用特征。具体类型主要有糅合串用型、以旧换新型、衔接整合型和形式嵌用型;结语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概述,指出《苦喜传》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