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影响的研究
【6h】

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前言

一般资料与实验材料

方法与步骤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附 表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主要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的影响,从而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病例来源为自2007年3月1日~2008年5月30日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住的患者及门诊病人。共分为①治疗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共132例,年龄35-80岁,平均56.7±11.6岁。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发病在48小时以内;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符合颈内动脉供血区脑梗死;头颅CT平扫排除脑出血。所有入组患者在48小时内首次给予阿司匹林300mg口服,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与两种不同剂量(75mg,150mg)阿司匹林口服。②对照组:另外同期选取正常健康查体者3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在42-70岁,平均52.1±13.4岁。均采取空腹静脉血4ml,对照组即刻抽血,治疗组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7天、2周、4周采取。血标本放入离心机以3500转/分的速度离心10分钟后,吸取血浆1ml,作LPA浓度测定。并对治疗组患者应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进行功能转归评分。实验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1.治疗组口服阿司匹林前LPA测定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除2例患者因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胃肠道副作用而退出该研究外,阿司匹林75mg/qd治疗组、150mg/qd治疗组治疗后7天分别与用药前比较使LPA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口服150mg治疗组较75mg治疗组使LPA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两治疗组在4周时LPA测定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对两治疗组患者分别进行ESS评分,在治疗2周时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其中口服大剂量者改善更明显。4周后评分两剂量组改善无明显差异。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脑梗死患者急性期LPA升高明显,口服阿司匹林可降低血浆LPA含量,提示LPA增高与血小板的活化有密切联系,阿司匹林可能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途径抑制了血小板活化从而使LPA下降。脑梗死2周后小剂量阿司匹林即可稳定控制LPA含量;阿司匹林治疗后患者功能明显改善,早期大剂量改善更明显,在4周时患者功能评分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者与小剂量比较未见明显改善,这为脑梗死早期的二级预防寻找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