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面向二语习得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轻声词研究
【6h】

面向二语习得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轻声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一、引论

1.1轻声词概念及研究概况

1.2双音节轻声词的研究意义

1.3研究对象、范围、理论、方法

二、双音节轻声词的形式和结构

2.1双音节轻声词的形式类型

2.2双音节轻声词的结构类型

三、双音节轻声词的功能

3.1双音节轻声词的构词功能

3.2双音节轻声词的语法功能

四、双音节必读轻声词和两读轻声词

4.1双音节必读轻声词

4.2双音节两读轻声词

五、双音节轻声词的二语教学

5.1轻声词在二语教学中的认定

5.2轻声词结构形式的认定

5.3复合趋向动词的二语习得偏误分析

六、余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跟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的复音词大量增加,尤其是双音节词。轻声词通过语音形式的变化起到区别词语、改变词的词义、词性等作用,体现出较为丰富的别义功能。而双音节轻声词在语音上的表现形式也成为证明现代汉语复音化发展趋势的证据之一。 双音节轻声词一般分为必读和可读两大类,必读轻声词是轻声词的主体和核心部分。具有别义作用的轻声词,归属于必读轻声词范围。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和《汉语8000词词典》收录的双音节轻声词作为研究对象,以词汇学和形态学的思路为理论依据,通过形式、结构、语义、语用等角度的分析,探讨双音节轻声词的类型功能和语法功能。 本文针对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对双音节轻声词的形式与意义的联系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阐述,对双音节轻声词的必读与两读进行了判定,并选择全部归于双音节轻声词范围的复合趋向动词进行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通过对偏误的细致分析,明确了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一是对语法意义的类型及立足点的不同缺乏认识,二是对与其他成分的搭配限制不了解。 本研究成果对第二语言学习的词汇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