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马克思“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关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阐释
【6h】

论马克思“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关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阐释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文献研究综述

一、问题的提出

(一)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两种理解及其局限

1.“唯物主义+辩证法”模式:机械二元论的困境

2.“实践的唯物主义”模式:存在论意义有待澄清

(二)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之实质的契机

1.马克思哲学直接理论来源的深度挖掘

2.历史意识的觉醒与马克思哲学的诠释学传统

3.海德格尔哲学视域提供的新机缘

二、现象学及其基本精神之审视

(一)再问什么是现象学?

(二)关于现象学的基本精神

(三)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现象学的源头

(四)海德格尔现象学对马克思哲学视野的开启

三、马克思“人的存在的现象学”之建构

(一)直接理论来源

1.黑格尔现象学和辩证法

2.青年黑格尔派与思辨哲学的解体

3.费尔巴哈人本学

(二)实践:“人的存在的现象学”之逻辑前提

1.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

2.关于“实践本体论”的思考

(三)历史及其辩证法:人的存在之敞显

1.“历史科学”:马克思的存在论奠基

2.祛除意识形态之蔽,复归人的本真存在

3.辩证法作为人的存在的生成样式

(四)经济学:“人的存在的现象学”的历史叙事

1.经济学作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不可或缺的环节

2.马克思经济学的人本主义性质

四、“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在现象学运动中的地位及优势

(一)“人的存在的现象学”是现象学运动的重要环节

(二)“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具有迄今不可超越的优势

1.历史主义视野

2.人的存在的辩证法

3.“改变世界”

五、简短的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马克思哲学革命究竟发生在何处?这一事关其历史命运的重大问题尚未得到澄清。“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实践唯物主义”两种阐释模式,对于解蔽马克思哲学及其革命性的贡献不容否认。然而,前者面临不可克服的机械二元论困境;后者在存在论上尚未得以澄明。伴随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的深入,马克思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得到深度挖掘;19世纪历史意识觉醒在当代哲学背景下的再体认,“唤醒”了马克思哲学的诠释学传统;海德格尔“此在”与世内存在者照面的“当下上手状态”开启了通往存在意义的现象学视域。这一切为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及其革命性提供了历史性契机。 现象学的产生是哲学回归本己内在性的必然要求。它既是近代哲学的“隐秘憧憬”,又是哲学求“真”的必然结果。现象学之“现象”就是“显现”、“敞开”,它的背后没有本质,因为它压根就没有背后,“现象”就是一切;“面向实事本身”作为现象学的战斗口号,其源头可追溯到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作为现象学之一种,海德格尔现象学旨在为哲学找到涌流着的源头--人的始源存在,从而使哲学回归本己的内在性--自我决定、自我敞开。它之所以成为解蔽马克思哲学及其革命性的诱因,就在于其“观”“此在”的视野对于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给出的开启性。“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本质上具有“活动……出来”(即“在……出来”)的品格。它使包括“自然”和“社会”在内的其他一切在者作为人的存在的生成和敞开前来照面。 马克思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有三个:一是黑格尔现象学和辩证法。精神的自显现和自否定第一次使哲学本己的内在性要求获得满足。这深刻启示了马克思。马克思通过直接面向人的感性活动本身,根本改造了黑格尔现象学的“头脚倒置”,同时赋予辩证法以本真生命,使其成为人的存在的辩证法;二是青年黑格尔派基于思辨哲学的现实批判。它虽未产生持久影响,但对马克思思想转变的推动作用却不容否认。在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意识形态批判中,马克思开始养成他所特有的历史主义视野;三是从人和自然的感性存在出发的费尔巴哈人本学,对马克思彻底抛弃思辨哲学立场而回到人的感性存在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马克思的超越之处在于将人的感性存在理解为感性活动:感性活动是一条通往新哲学之路,而感性直观却不幸落入近代形而上学的窠臼。 “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具有“活动出……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