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本心肺复苏与电除颤的联合应用在4分钟室颤犬中的应用研究
【6h】

基本心肺复苏与电除颤的联合应用在4分钟室颤犬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中英文对照词表

声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研究的不足

结论

附表与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胸外心脏按压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1.体外电击制作犬心室颤动模型;2.研究联合应用基本心肺复苏与电除颤对犬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3.研究联合应用基本心肺复苏与电除颤对犬24小时生存率的影响;4.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室颤对犬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1.实验动物:随机选取健康成年杂种犬24只(由山东大学新药研发中心提供),雌雄不拘,体重14.0~18.0kg,随机分为两组:先进行基本心肺复苏然后电除颤(第1组,12只)与先电除颤然后进行基本心肺复苏(第2组,12只)。2.研究方法:犬术前禁食12h,以3%戊巴比妥钠30mg/kgⅣ麻醉,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空气吸入,采用A/C模式,调整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潮气量10~15ml/kg,吸呼比为1:2.4。然后取仰卧位固定于操作台上,备皮,多导电生理仪记录基础状态下心电图,除颤器监测心电图,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经颈外静脉和颈总动脉压力,食管插管监测食道内压用于代表胸腔内压。以80V交流电于体外心前区刺激5s致犬VF,VF成功的标准为:心电图显示为室颤波形,主动脉压力突然降至10~20mmHg以下。VF开始的时间定为“0分钟”,此时撤除呼吸机以模仿人类VF状态。待VF持续4min后,立即开始复苏。第1组犬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同时接气囊,按压通气比为30:2,5个复苏周期即2分钟后,如复苏不成功,给予1次单相波电除颤,除颤能量为360J,除颤过程在10s内完成,然后立即开始基本CPR,待5个复苏周期后进行脉搏与心律评估。第2组犬VF持续4分钟伊始,即给予1次单相波电除颤,除颤能量为360J,然后立即开始基本CPR,待5个复苏周期后进行脉搏与心律评估,余处理措施同第1组。两组犬中,均为高质量的心脏按压(按压深度为6cm,按压频率为100次/分,按压/放松时限比为1:1),按压通气比均为30:2,且通气时不再停止胸外心脏按压,除颤时间限制在10s以内。在高级生命支持阶段,两组犬应用的复苏药物仅为肾上腺素,剂量为1mg/次,每3分钟重复一次,直至ROSC或者总剂量达到3mg。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的标准:主动脉收缩压(SBP)>50mmHg至少持续1min。如CPR持续15min后,ROSC仍未达到标准,停止CPR。ROSC后,继续维持麻醉状态接呼吸机监护1h,通过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以补充血容量。此后,撤掉监护,拔除各压力导管,待复苏成功犬自然苏醒后继续观察24h,然后通过静注KCl处死。3.测量指标:(1)血流动力学指标:主动脉压力:主动脉平均收缩压(AOSMP),主动脉平均舒张压(AODMP);右心房压力:右心房平均收缩压(RASMP),右心房平均舒张压(RADMP),右心房平均压(RAMP);食道内压:食道内压最大值(E max),食道内压最小值(E min);(2)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即CPR的成功率;(3)犬24h生存率;(4)左房内径(LA),左室内径(L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结果: (1)血流动力学指标测量结果: 主动脉压力: 主动脉平均收缩压:先进行基本CPR然后电除颤组(第1组)与先电除颤然后进行基本CPR(第2组)无显著性差异(140.53±12.23mmHg vs141.30±9.12 mmHg,P=0.86)。 主动脉平均舒张压:先进行基本CPR然后电除颤组(第1组)与先电除颤然后进行基本CPR(第2组)无显著性差异(88.20±6.82mmHg vs87.90±6.18 mmHg,P=0.91)。 右心房压力: 右心房平均收缩压:先进行基本CPR然后电除颤组(第1组)与先电除颤然后进行基本CPR(第2组)无显著性差异(6.21±1.05mmHg vs6.23±1.05 mmHg,P=0.96)。 右心房平均舒张压:先进行基本CPR然后电除颤组(第1组)与先电除颤然后进行基本CPR(第2组)无显著性差异(3.39±0.51mmHg vs3.38±0.50 mmHg,P=0.96)。 右心房平均压:先进行基本CPR然后电除颤组(第1组)与先电除颤然后进行基本CPR(第2组)无显著性差异(4.41±0.55mmHg vs4.77±0.71mmHg,P=0.18)。 食道内压: 食道内压最大值:先进行基本CPR然后电除颤组(第1组)与先电除颤然后进行基本CPR(第2组)无显著性差异(2.85±0.31mmHg vs2.91±0.39mmHg,P=0.68)。 食道内压最小值:先进行基本CPR然后电除颤组(第1组)与先电除颤然后进复苏行基本心肺(第2组)无显著性差异(-5.03±0.47mmHg vs-4.89±0.48mmHg,P=0.48)。 (2)CPR的成功率:先进行基本CPR然后电除颤组(第1组)12只犬恢复了ROSC,先电除颤然后进复苏行基本心肺(第2组)所有11只犬恢复了ROSC。 (3)24h生存率:先进行基本CPR然后电除颤组(第1组)24h后仍有10只犬存活;先电除颤然后进复苏行基本心肺(第2组)24h后仍有9只犬存活。 (4)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 左房内径: 致颤前先进行基本CPR然后电除颤组(第1组)与先电除颤然后进行基本CPR(第2组)无显著性差异(16.33±1.86 mm vs16.16±1.47 mm,t=0.1756,P=0.8641)。 ROSC后先进行基本CPR然后电除颤组(第1组)与先电除颤然后进行基本CPR(第2组)无显著性差异(20.80±2.97mm vs21.50±2.38mm,t=0.4505,P=0.6619)。 第一组犬ROSC后与致颤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16.33±1.86 mm vs20.80±2.97mm, t=3.1245,P=0.0108)。 第二组犬ROSC后与致颤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16.16±1.47 mm vs21.50±2.38mm,t=4.6759,P=0.0009)。 左室内径: 致颤前先进行基本CPR然后电除颤组(第1组)与先电除颤然后进行基本CPR(第2组)无显著性差异(23.17±2.32 mm vs24.83±1.47 mm,t=1.4805,P=0.1695)。 ROSC后先进行基本CPR然后电除颤组(第1组)与先电除颤然后进行基本CPR(第2组)无显著性差异(30.25±0.96 mm vs30.00±1.41mm, t=0.3590,P=0.7271)。 第一组犬ROSC后与致颤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23.17±2.32mmvs30.25±0.96mm,t=6.9072,P=0.0000)。 第二组犬ROSC后与致颤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24.83±1.47mm vs30.00±1.41mm,t=6.2172,P=0.0001)。 左心室射血分数: 致颤前先进行基本CPR然后电除颤组(第1组)与先电除颤然后进行基本CPR(第2组)无显著性差异(0.65±0.05 vs0.68±0.04,t=1.1476,P=0.2778)。 ROSC后先进行基本CPR然后电除颤组(第1组)与先电除颤然后进行基本CPR(第2组)无显著性差异(0.42±0.04 vs0.41±0.03,t=0.4899,P=0.6348)。 第一组犬ROSC后与致颤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0.65±0.05 vs0.42±0.04,t=8.7986,P=0.0000)。 第二组犬ROSC后与致颤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0.68±0.04 vs0.41±0.03,t=13.2272,P=0.0000)。 5.结论: (1)体外电击制作犬心室颤动模型是可行的,以80V交流电于体外心前区刺激5s的一次成功率高。 (2)在4min VF型心脏骤停犬模型中,先电除颤然后进行基本CPR组犬较先进行基本CPR然后电除颤组犬在CPR的成功率方面没有显著优势。 (3)在4min VF型心脏骤停犬模型中,先电除颤然后进行基本CPR组犬较先进行基本CPR然后电除颤组犬在24h生存率没有显著优势。 (4)在4min VF型心脏骤停犬模型中,先电除颤然后进行基本CPR组犬与先进行基本CPR然后电除颤组犬较致颤前心肌收缩性降低,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