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6h】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 图

致 谢

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颈椎活动度、置换节段活动度及相邻椎间隙的生物力学影响,评价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5年2月—2007年4月应用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9例,坚持随访22例。本组患者病变均发生在C3—C7节段,其中单节段病变18例,双节段病变2例,三节段病变2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月、3月、6月、12月、24月采用JOA评分、NDI、VAS等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并行颈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测量颈椎生理曲度、活动度,置换节段活动度和功能性颈椎活动单位(FSU)的活动范围以评价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对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是否存在假体下沉、脱位,脊髓神经受压和异位骨化等病交的发生。本组患者均采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并坚持随访2年以上,按随访时间将随访结果分为早期随访(≤6月)和晚期随访(≥12月)。 结果:本组患者的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术后的JOA评分、NDI、VAS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临床症状也较术前明显缓解。颈椎的生理曲度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颈椎的活动度、置换节段活动度和FSU的活动范围的近期随访结果显示较术前变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远期随访结果恢复到术前正常范围,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脑脊液漏等并发症。CT、MRI的随访结果显示未发现明显的假体下沉、脱位,无明显脊髓神经受压症状,未见异位骨化现象的发生。 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不但保持了颈前路减压术良好的治疗效果,还通过将颈椎间盘假体植入病变节段,维持了置换节段的活动度,并且稳定重建了患者颈椎的生物力学功能,从而把颈前路减压和椎体间关节成型的优点结合起来,为脊髓型颈椎病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更加满意的手术方法。本组随访结果证实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在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但为了明确其在重建颈椎功能和防止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等方面的临床效果,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对比性的临床研究和更长期的随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