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6h】

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部分国外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部分我国精神卫生服务的现状

第三部分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发展状况

第四部分建设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精神卫生问题既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又是突出的社会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局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提供的数据,我国各类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但公众对精神障碍的知晓率不足五成,就诊率更低。神经精神障碍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已排名首位,约占中国疾病总负担的20%,预计到2020年,这个比率将上升至1/4。长期以来精神障碍患者比其他患者面临更多的躯体、心理、社会、经济压力,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安全隐患。精神卫生问题的严峻性和精神卫生工作在体制、体系、发展环境和总体水平中存在的众多问题构成了双重的挑战。如何有效地治疗和预防精神疾病已成为当前医学界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我国1958年在南京召开第一届精神病防治工作会议决定:根据我国缺少精神病专科医务人员的实际情况,应大力依靠基层医务人员开展精神病三级防治网,就近治疗、开放管理、群防群治的工作方针。从上世纪60年代,卫生部门就开始了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管理工作的探索,80年代中期建立的城市地区“上海模式”、农村地区“山东模式”等受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高度赞扬。上世纪90年代初,卫生部与中残联等部门陆续在全国开展社区精神残疾康复工作,到2005年,覆盖人口已经达到4.6亿,共对274.3万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了综合防治康复。
   2008年1月15日,卫生部等17个部门印发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提出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建立与“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工作机制相适应的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坚持发展全面的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健全完善社区康复机构。将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心理健康指导工作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加强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社区预防、医疗康复和管理工作。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弥补了专科医院的不足,使患者就近得到康复;有利于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社会康复,大幅减少了社区精神患者及其家属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改善了精神患者的社会地位,减少了对精神病病患者忽视和侵犯人权的可能性,促进社会和谐。但是,目前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中还存在预防和识别处理精神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的力度不够、地区差异明显、防治机构和人员队伍缺乏、尚未建立有效的机构间工作衔接机制、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和康复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效果,影响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顺利推进和健康发展。
   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复习法获取相关数据和资料。
   研究目的:通过对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经验教训总结,并借鉴国外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经验,找出影响和制约我国社区精神卫生发展的问题,发掘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政策建议,为建设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供提示。
   研究内容:研究国外社区精神卫生的产生和发生以及发展趋势,分析国内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在我国实行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可行性和重要性,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宜我国国情的对策。
   研究结果:尽管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存在着:经费短缺、专业人员缺乏、服务能力不高、监管能力低等问题,但建设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非常必要的,并且也是可行的。
   政策建议:健全和完善社区精神卫生工作机制;加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强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广泛开展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探索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模式创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