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汽车业“整零”纵向关系和治理模式研究
【6h】

中国汽车业“整零”纵向关系和治理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CONTENTS

第1章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2.1 企业纵向关系的理论研究

2.2 企业纵向关系理论的实证研究

2.3 国内纵向关系理论

2.4 汽车企业纵向关系理论

第3章 中国汽车业整零纵向关系现状分析

3.1 中国汽车业纵向关系现状

3.2 我国汽车产业纵向结构现状的形成原因

3.3 高度一体化的现状带来的后果

第4章 汽车企业一体化和分拆的选择

4.1 纯博弈战略分析

4.2 交易成本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3 规模经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第5章 中国汽车业上市公司纵向一体化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5.1 理论框架和假说

5.2 数据的获得和整理

5.3 计量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第6章 纵向治理模式的选择及政策建议

6.1 治理模式的类型

6.2 纵向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

6.3 我国汽车业纵向治理模式选择

结论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汽车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机械行业一起被认为是工业经济的两大主导产业,原因在于汽车业的前向关联度和后向波及度很高。从中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中可以看出,汽车业进行牛产所须投入的中间产品行业以及把汽车业作为投入要素的产业十分广泛。由此可见,汽车业是十分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领域,分析汽车业产业特征,解决汽车产业现有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很多学者已经对中国汽车产业进行了研究,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学者对于汽车产业的研究大多是传统的基于单个产业的横向研究,例如,研究集中度、进入退出壁垒等产业结构与绩效的关系等,却很少有文献触及汽车产业链和产业纵向关系。
   事实上,汽车产业的纵向结构可能比横向结构更复杂,更值得研究,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正如上文所说,汽车业在“产业链”中所占的位置十分重要;其次,我们通常所说的“汽车业”本身其实就是一个纵向结构;最后,当今的汽车产业的技术重点不再是整车的设计和组装,而已经转移向了零部件牛产技术。因此,不考虑上下游产业单独研究汽车产业是不太合理的。本文将以“选择一体化还是分拆”为重点,在前人贡献的基础上,对原有的理论做了一些补充和改进,力图在方法、内容和时效性等方面有所进步。
   首先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与该研究领域相关的重要文献,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汽车产业纵向关系和治理模式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了高度一体化的产业现状出现的原因和可能的后果,并提出假设:这种完全纵向一体化的模式不利于产业绩效。
   其次,在Lin和Salinger对两阶段寡头古诺博弈模型进行改进的模型基础之上,本文基于我国汽车企业的现状,添加了自制率、交易成本和规模经济三个变量,将以往模型对于企业纵向关系研究的“两分法”改进为“连续型”渐进式一体化分析方法,讨论了企业在生产中选择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原因。并得出结论:厂商对于最优零部件自制率的选择,是外牛交易成本、内生交易成本和规模经济大小相比较而得到的纯战略纳什均衡结果:汽车企业由于规模经济很大、交易成本不断减少等原因,应该降低零部件自制率,进行适当的纵向分拆。
   再次,本文用D-M投入产出法测量了汽车业中整车企业上市公司的纵向一体化指数,并用2003-200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公司绩效与公司一体化程度、公司规模、资产专用性等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汽车行业纵向一体化度呈逐渐降低趋势,但下降速度缓慢;汽车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与公司的纵向一体化度显著负相关,这验证了斯密定理“市场范围的扩展促进分工”的假说。
   结论:在汽车产业的成熟期,斯密定理比“科斯原理”更起作用,生产成本的节省比交易费用的节省更应该受到关注;汽车企业整、零纵向分离是汽车企业的最优选择。
   最后,综合运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提出了具体的适合中国汽车产业的纵向治理模式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