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金瓶梅词话》动态助词研究
【6h】

《金瓶梅词话》动态助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近代汉语助词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金瓶梅词话》助词的研究概况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意义、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动态助词“将”

第一节 “将”的用法分析

第二节 “将”的分布研究

第三章 动态助词“着”

第一节 “着”的用法分析

第二节 “着”的分布研究

第四章 动态助词“了”

第一节 “了”的用法分析

第二节 “了”的分布研究

第五章 动态助词“过”

第一节 “过”的用法分析

第二节 “过”的分布研究

第六章 动态助词“得”

第一节 “得”的用法分析

第二节 “得”的分布研究

第七章 《词话》中的动态助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金瓶梅词话》是明代中期带有山东方言特色的白话小说,其极具口语化的语言特点全面反映了当时的语言状况,从而使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对《金瓶梅词话》动态助词的分析研究,对汉语助词系统的研究,以至对整个汉语语法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于《金瓶梅词话》的助词研究,目前已有一些成果,但多数为不成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某几个助词的描写研究。迄今为止,尚未有对《金瓶梅词话》动态助词系统进行一个全面的考察。本文旨在对《金瓶梅词话》的动态助词系统给予一个较为全面的考察,具体以“将、着、了、过、得”为分析重点,通过对这几个动态助词在《金瓶梅词话》所出现的语法格式进行分析,考察它们在不同情况下所表达的不同语法意义,并运用统计的方法在数量上给予准确的论证,对动态助词在《词话》中的用法作一个较为详尽的考察。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包括近代汉语的分期,近代汉语助词的研究现状,《金瓶梅词话》的介绍,《金瓶梅词话》助词的研究状况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动态助词“将”。“将”用在动词之后作动态助词,或表示动作方向的补语标志,或者和补语一起表示动作的开始。分析动态助词“将”出现的语法格式,进行数量统计,分析在不同的语法格式中“将”的语法功能,统计分析“将”的附着能力。
   第三章动态助词“着”。“着”用在动词后作动态助词,或表示动态行为的正在进行,或表示静态的性质状态的持续。对动态助词“着”出现的语法格式进行分析,同时进行数量统计,分析“着”在不同情况下的语法功能,并分析“着”在动词后的附着能力。
   第四章动态助词“了”。动态助词“了”跟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其出现的语法格式与现代汉语中的“了1”大致相同。分析“了”在《金瓶梅词话》中出现的语法格式、所表现出的附着能力,分别进行数量统计。
   第五章动态助词“过”。动态助词“过”按照其表示意义的不同分为“过1”和“过2”两类:“过1”指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过2”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分析“过”在出现的语法格式,作详尽的数量统计,分析在不同的种类的“过”具有的不同语法功能以及其在动词后的附着能力,探讨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第六章动态助词“得”。动态助词“得”用在动词后面,可以表示能力能够达到、可以做到,也可以表示动作完成的结果,还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存在。分析“得”的分布情况,进行数量统计,分析在不同的语法格式中“得”的不同的语法功能,进一步分析其附着能力,并简要分析原因。
   第七章《词话》中的动态助词。本节主要从语法结构、附着能力两方面对助词“将、着、了、过、得”进行比较,分析《词话》中动态助词的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