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肝癌干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6h】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肝癌干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前言

实验资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肿瘤干细胞的研究现状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肿瘤干细胞是最近几年提出的关于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新理论,该理论认为,导致肿瘤发生和维持肿瘤生长的是一小群叫做“肿瘤干细胞”的细胞,这些细胞在肿瘤组织中数量极少,具有自我更新、分化及抗治疗能力等干细胞特性,影响着肿瘤的进展、复发和转移,只有消灭这些细胞才能根治肿瘤。CD133是一种较新的肝癌干细胞的检查指标;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是当前诊断肝癌常用而又重要的方法,于肝癌干细胞中亦有表达。本文主要研究了肝癌干细胞标记物CD133及AFP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并探讨其于预后的相关性。
   实验目的:CD133及AFP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术后生存期的影响。
   实验方法:收集山东省立医院肝胆胰脾外科2004年4月至2006年5因肝细胞肝癌而行肝癌切除术的肝癌组织,共88例,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三步法检测肝癌组织中的CD133及AFP的表达,并研究CD133阳性表达及AFP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联系(运用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对CD133阳性表达及AFP阳性表达对术后1年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运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
   结果:
   1.88例肝癌组织中CD133的阳性表达数为45例,阳性表达率为51.13%。
   2.88例肝癌组织中AFP的阳性表达数为57例,阳性表达率为64.77%。
   3.CD133及AFP同时阳性表达数为37例,P<0.05,CD133阳性表达与AFP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4.CD133阳性表达及AFP的阳性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饮酒史,血清HbsAg、肝硬化及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与肿瘤数目、血清AFP水平、分化程度及肿瘤分期有关(P<0.05)。
   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发现CD133阳性表达及AFP阳性表达较CD133阴性表达及AFP阴性表达具有更短的1年和5年无瘤生存时间(P<0.05)。CD133阳性表达及AFP阳性表达较CD133阴性表达及AFP阴性表达具有更短的5年生存时间(P<0.05),但是1年生存时间无差异(P>0.05)。
   结论:CD133及AFP在肝细胞肝癌中有表达,两者具有相关性,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其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术后生存率有关,可以作为肝细胞肝癌愈后的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