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儿房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外科微创封堵和开胸修补术的结果对比分析
【6h】

小儿房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外科微创封堵和开胸修补术的结果对比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房间隔缺损诊治进展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经导管封堵术、外科微创封堵术和开胸体外循环下修补术三种方法治疗小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适应证、疗效、并发症和费用等。
   方法
   选择2004年2月~2009年12月分别在我院心外科和小儿心脏科住院治疗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儿共310例,患儿年龄介于1~12岁之间,其中男129人,女181人。经导管封堵者(介入组)164例,外科微创封堵者(微创组)29例,开胸体外循环下修补者(开胸组)117例。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同期内三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及治疗费用等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①三种治疗方法的成功率分别为介入组97.0%、微创组96.5%、开胸组100%,三种方法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
   ②介入组ASD直径为8~33m(15.75±8.05);微创组10~36mm(17.11±9.32);开胸组6~40mm(20.00±10.62),开胸组ASD直径大于前两组(p均<0.05)。介入组封堵伞为8~38m(17.9±8.2);微创组为12~40mm(19.4±8.9),二者无明显差异。
   ③介入组术后2例出现房性期前收缩、1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发生率为1.8%;微创组术后1例发生心房颤动、1例房性期前收缩、1例心包积液,并发症发生率为10.3%;开胸组出现并发症者共34例,包括心房颤动、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呼吸道感染、手术切口感染、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并发症发生率为29.1%。介入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后两组(p均<0.05)。
   ④介入组和微创组中均无需输血,开胸组51例患儿需要输血,平均输血量为(280.56±104.51)ml。
   ⑤介入组手术时间为30~90min(49.8±15.0);微创组为50~105min(61.4±20.8);开胸组为130~210min(173.1±42.7)。介入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后两组(p均<0.01)。
   ⑥介入组的治疗费用显著高于开胸组(p<0.05),治疗费用分别为介入组(2.48±0.25)万元、微创组(2.39±0.32)万元、开胸组(1.72±0.36)万元。
   ⑦介入组平均住院天数为(6.13±0.92)d,微创组为(6.21±1.83)d,开胸组为(13.42±2.08)d,介入和微创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开胸组(p均<0.05)。
   ⑧介入组于术后24h即可下床活动,微创组及开胸组术后分别在ICU监护24h,微创组术后2天、开胸组术后5天可下床活动,介入组与微创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开胸组。
   ⑨介入组无手术疤痕,微创组胸部手术疤痕长2.5~3.5cm,开胸组胸部手术疤痕长15~20cm。
   ⑩介入组采用静脉麻醉或局麻,微创组与开胸组均需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开胸组还需体外循环支持。
   结论
   ①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疗效确切、并发症低、创伤小、恢复快、无手术疤痕,宜作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首选治疗方法。
   ②外科微创封堵术在适应证、成功率及费用等方面与经导管封堵相近,虽无X线辐射,但恢复较慢、有胸部手术疤痕。
   ③开胸修补术适应证广、成功率高、费用低,但需体外循环支持、创伤大、需输血、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恢复慢、胸部疤痕长,宜作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次选治疗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