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卵巢早衰35例临床分析
【6h】

卵巢早衰35例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卵巢早衰、卵巢不敏感综合征及单纯性腺发育不全的研究进展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背景:卵巢早衰(premature failure,POF)是指月经初潮正常或青春期延迟、第二性征发育正常的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持续性闭经和性器官萎缩,并伴有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mone,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 LH)升高、雌激素降低的综合征。原发闭经中POF占10%~28%,继发闭经中POF占4%~18%。国内报道发病率为1%~3.8%,国外报道POF发病率为1%,近10年来卵巢早衰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生率有逐年升高且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POF危害妇女健康,导致一系列生殖内分泌及健康问题。它们的确切病因不清,彻底治疗较为困难,已日益受到重视。
   目的:通过对35例卵巢早衰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卵巢早衰患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2008年1月到2009年11月在山东省立医院及潍坊地区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35例卵巢早衰患者及同期就诊的正常育龄妇女30例,包括就诊年龄、初潮年龄、既往月经情况、既往史、盆腔手术史(包括子宫附件手术和人工流产)、家族史,生殖激素水平,B超下子宫卵巢大小,依身高、体重计算的体重指数(BMI)等。POF组还需询问绝经年龄、绝经年限、既往激素替代治疗情况,行血染色体检查。并将POF患者按照发病年龄分为低龄组(发病在30岁之前,含30岁)和高龄组(发病在30岁之后);按病程长短分为短病程组(病程≤3年)和长病程组(病程>3年),比较各组患者血清生殖激素水平,观察发病年龄和病程对患者的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结果:1、POF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FS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BMI大于对照组(P<0.05),子宫及卵巢体积小于对照组(P<0.01),盆腔手术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2、35例POF患者之间FSH和LH水平比较:高龄发病组与低龄发病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长病程组低于短病程组(P<0.05)。3、POF组经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6个月后,低雌激素水平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好转,用药期间月经来潮者30例,无效者5例,有效率86%,但多数患者停药后再次发生闭经,仅5例半年后仍有月经来潮。4、停药1个月复查血清FSH、LH、E2水平,显示治疗后患者血清FSH及LH均较前下降,E2较之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POF组患者的染色体检查均为正常女性核型46xx。
   结论:1、卵巢早衰患者具有高促性腺激素、低雌激素、子宫卵巢不同程度缩小的临床特点。伴有潮热、出汗、失眠、记忆力减退、不孕、乳房萎缩、阴道干涩、反复发生阴道炎及尿路感染等症状。2、卵巢早衰的病因目前仍然不清,盆腔手术史可能为其病因之一。3、POF患者的FSH和LH升高与病程呈负相关,与发病年龄无关4、卵巢早衰并非一个完全不可逆的过程,激素替代治疗后多数病人月经来潮,但停药后再次闭经的发生率很高,故目前尚缺乏有效持久的治疗方法,激素替代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