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然杀伤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在肾移植患者免疫状态中的作用
【6h】

自然杀伤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在肾移植患者免疫状态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CATALOGUE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及方法

结 果

讨 论

第二部分

临床资料及方法

结 果

讨 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 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英文论文

展开▼

摘要

20世纪医学领域最辉煌的成就之一,就是器官移植成为脏器终末期疾病的治疗手段。移植的飞速发展,使移植免疫成为热点的研究领域。移植术后如何调整免疫抑制药物的方案及剂量从而使患者免疫状态的天平在排斥及感染之间达到平衡,如何减少或避免免疫抑制药物特别是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肾毒性作用是困扰每个肾移植临床医师的问题。目前对移植免疫学机制研究集中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随着对移植免疫机制的认识逐渐加深,各种监测移植免疫状态的策略被应用于试验及临床。但对细胞及体液免疫的监测及认识显然仅仅还在起跑线上,现在临床上没有一种检测肾移植受者免疫状态的方法得到大家的普遍接受。
   目前常用的指标有:监测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应用移植肾彩色多普勒了解移植肾血流及肾动脉阻力指数,应用移植肾穿刺行组织病理活检,CSA与FK506血药浓度的检测,应用CT了解移植肾及肾窦形态,应用动态磁共振技术了解皮髓质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TC)峰值等。随着移植基础及临床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免疫内容受到大家的关注,T淋巴细胞最早进入研究者的视野,CD4/CD8已经成为判断移植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代表,HLAⅠ类、Ⅱ类抗体和MICA抗体的监测,与移植肾体液排斥反应密切相关的C4d,外周血CD15s抗原,IL-2、IL-4、IL-6、IL-10、IFN-γ、TNF-α等多种细胞因子,尿蛋白基因组学等;处于实验探索阶段的还有对Treg、调节性树突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研究。虽然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一些进展,但仍没有一种能够用于临床的非常可靠标志移植受者免疫状态的方法。临床及研究中仍以移植受者的症状体征及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希望能准确地判断受者的免疫不足和免疫过度状态,合理地应用免疫抑制药物。
   第一部分探索的是肾移植巨细胞病毒感染后将他克莫司转换为环孢素时的NK及NKT细胞表达。
   目的:以普乐可复为基础免疫抑制治疗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以环孢素为基础免疫抑制治疗组,而且副作用少。因此普乐可复治疗方案在越来越多的移植中心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肾移植数量的增多,移植并发感染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其中以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最为常见。以普乐可复为基础的三联免疫治疗方案中,肾移植患者中出现活动性或潜伏性CMV病毒感染后,常常减量或停用普乐可复,仅给予小剂量激素,有可能发生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本文评价了在CMV感染的情况下将普乐可复转换为以环孢素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的安全性和免疫状态。
   方法:通过对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肾移植受者随机分组,予以不同的免疫抑制方案:环孢素转换组和普乐可复减量组,进行临床观察,肾移植术后3月以上应用普乐可复(0.1~0.15mg/kg/d)+骁悉(750mg q12h)、+类固醇激素(5mg/d)为基础的三联免疫治疗方案的患者中,活动性及潜伏性CMV感染患者共54例,按1:1随机分为2组,除抗病毒及支持对症治疗外,免疫抑制方案的调整如下:A组接受以下治疗方案:环孢素A(3~5mg/kg/d)+骁悉(0~250mgq12h)+口服或静脉应用甲强龙;B组接受以下治疗方案:普乐可复(0.05mg/kg/d+骁悉(0~250mg q12h)+口服或静脉应用甲强龙。C组为正常的肾移植患者对照组,A组患者治疗方案都采用快速转换法,立即撤除普乐可复改用环孢素,在服用环孢素5~7天后监测CsA浓度,目标浓度为100~150ng/L,如果患者在上述两种免疫方案治疗的情况下持续发热大于38摄氏度超过3天,或感染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加重,则停用上述免疫抑制药物。主要观察的指标:在开始用药后的2、4、8周,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价。动态监测人肾存活率、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3+CD8+、CD3-CD16+CD56+NK、CD3+CD16+CD56+NKT细胞的表达,应用PCR方法检测巨细胞病毒DNA定量。
   结果:两组患者的人肾存活率无显著差异,FK506+MMF+Pred组和CSA+MMF+Pred组在治疗1~8周血药浓度分别维持在(3.1±1.2)μg/L及124±42μg/L,CsA+MMF+Pred组平均血清肌酐恢复较早,且在第2周和第4周较他克莫司组显著降低。到8周时内生肌酐清除率及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CD4+/CD8+和CD3-CD16+CD56+在FK506组第2周时开始出现上升,这提示了应用剂量减半的环孢素时,患者免疫抑制状态恢复较快,CD3+CD16+CD56+细胞在各时间点及各组中也存在显著差异。CsA组的巨细胞病毒定量在2周时显著低于FK506组,到第8周时两组巨细胞病毒定量均降低到103以下。
   结论:肾移植患者CMV感染后除应用抗病毒及支持对症等治疗外,应用普乐可复减量及环孢素转换方案都有良好的患者和移植物存活率。使用普乐可复的肾移植受者在出现CMV感染时,转换成CsA和霉酚酸酯免疫抑制方案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肾功能恢复早,巨细胞病毒显著降低,从而降低住院时间及节约住院费用,小剂量环孢素A可能起着抑制巨细胞病毒的作用。CD3-CD16+CD56+NK细胞CD3+CD16+CD56+NKT细胞在移植肾的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可预示术后感染程度的高低危状态及调整免疫抑制药物后的免疫状态据此调整免疫抑制方案,从而在防治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同时,评估CMV病毒并发排斥反应的可能性,为临床上CMV感染后免疫抑制剂的调整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探索的是CD3+CD16+CD56+自然杀伤T(NKT)细胞在外周血中的表达与移植肾排斥的关系,以及不同的血药浓度下NKT细胞的水平。
   目的:目前对NKT细胞在肾移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尚少。这项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外周血NKT细胞的表达能否作为反映患者免疫状态的一个指标,根据其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来作为免疫抑制药物的调整的指南针。
   方法:将92例肾移植受者根据血药浓度水平及有无排斥反应分为3组:正常血药浓度的无排斥组(A)、低血药浓度的无排斥组(B)、排斥组(C),1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8+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CD3-CD16+CD56+)和NKT细胞(CD3+CD16+CD56+)及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水平。
   结果:正常血药浓度的无排斥组(A)、低血药浓度的无排斥组(B)、排斥组(C)及对照组CD3+CD16+CD56+NKT细胞的百分数分别是(4.29±2.57)%、(4.31±2.08)%、(1.23±1.06)%、(3.98±2.26)%;A组、B组与D组比较,NKT细胞百分数、NK细胞百分数及CD4+/CD8+无显著异常改变,PRA阳性比率无显著升高:C组NKT细胞的百分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NK细胞、CD4+/CD8+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RA阳性比率显著升高。
   结论: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3+CD16+CD56+NKT细胞的表达反应了移植肾的免疫状态,当出现排斥反应时NKT细胞低表达;在无排斥反应时NKT细胞的表达稳定,而且不受低血药浓度的影响。CD3+CD16+CD56+NKT细胞在移植肾的免疫抑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NKT细胞的表达水平可调整免疫抑制方案,从而防治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减轻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长期肾毒性。
   对NK及NKT细胞在。肾移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尚少,课题设计从一定程度上为研究这一类细胞在移植免疫中的作用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同时也为临床上预测病人的免疫状态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式。当移植受者测得的NK细胞、NKT细胞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显示高免疫状态时,提示可能有排斥的高危险性存在;当移植受者测得的NK细胞活性或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显示低免疫状态时,提示可能有感染的高危险性存在,应予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的种类和剂量,并应严密随访、监视。由于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NKT细胞比例个体差异较大,系统地观察每个受者外周血CD亚群的变化规律。对肾移植受者术后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必将有很大帮助。目前的研究成果初步显示出NK及NKT细胞的检测应用于预防和监测移植排斥和感染及调整免疫方案中的重要作用。从一定程度上为研究这一类细胞在移植免疫中的作用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