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研究
【6h】

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CONTEN6TS

第一章 绪论

一、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论文的选题背景

(二)论文的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起源

(二)关于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之争

(三)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四)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研究

(五)高等职业教育国别比较研究

三、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论文的基本思路

(二)论文的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职业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

(二)高等职业教育

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多元智能理论

(二)社会经济结构、人才结构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双向建构理论

第三章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概述

一、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概述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孕育阶段(1980-1990年)

(二)多种类型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兴起(1991-1998年)

(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蓬勃发展阶段(1999-2005年)

(四)以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标志的内涵发展阶段(2006-2008年)

二、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一)短期职业大学的兴起(1983-1990年)

(二)高等职业院校的快速发展阶段(1998-2005年)

(三)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发展阶段(2006-2008年)

第四章 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一)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整体情况分析

(二)高职学生生均学费偏高

三、专业设置趋同化现象严重

(一)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二)频繁变换专业,趋同现象严重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力量相对薄弱

(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二)高职院校的教师职称评审政策制约了“双师型”教师的发展

(三)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进入教师队伍存在困难

五、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还未完全建立

(一)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

(二)实践教学计划得不到完全落实

(三)实践教学类型单一

(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深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五章 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法制律设,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二、发挥省级政府统筹高等职业教育的主导作用,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统筹高等职业教育布局,调整高等职业教育层次

(二)探索多元化的高职院校招生录取方式

(三)探索多元化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三、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二)增加专业授课教师中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

(三)提高现任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四)建立稳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制度保障体系

四、深化校企合作,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一)服务区域经济,优化专业设置

(二)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三)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校内外实训体系

(四)增强服务社会功能,拓展办学空间

五、努力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氛围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对与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短暂,仅有30年的时间,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我国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始终处于弱势地位,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和激化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引发了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巨大的生存竞争压力。
   本文在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为背景,通过相关数据阐述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进一步研究分析产生问题和矛盾的原因。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借鉴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完善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