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源CT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在胸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研究
【6h】

双源CT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在胸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胸主动脉管腔及胸主动脉夹层真假腔及破口不同重建时相的变化规律。
   方法:对临床确诊高血压患者87例及胸主动脉夹层患者47例进行双源CT扫描。使用西门子DSCT Somatom Definition机器,所有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并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扫描体位均采用横轴位,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至髂棘水平。应用造影剂示踪法(bolus racking),在升主动脉根部层面选择感兴趣区进行检测,当感兴趣区CT值超过100Hu时,延迟5 s后自动触发扫描。对比剂注射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采用高浓度的非离子优维显(370 mgI/ml),经肘前静脉注射,速率4~5.5ml/s。球管速度0.33s/周,扫描时间15~22s。利用原始数据,以间隔10%,层厚1.00mm进行图像重建。将重建后图像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利用Circulation及BestPhase软件进行0%-90%10个R-R间期图像重建。在重建横轴位图像上选取肺动脉主干分出左右肺动脉干水平,测量升主动脉及降主动脉0%-90%10个R-R间期管腔的面积及分析管腔的清晰程度,以及胸主动脉夹层升主动脉或降主动脉段的真假腔0%-90%10个R-R间期管腔的面积及分析破口的清晰程度。两位具有CT重建经验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单独进行,采用双盲法进行测量,意见不统一时,共同协商一致。统计学处理是利用SPSS11.5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及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⑴97例高血压检查者中升主动脉管腔面积最大值13.26(cm×cm)最小值4.83(cm×cm),降主动脉管腔面积最大值6.11(cm×cm)最小值2.85(cm×cm)。升主动脉均值相差最大R-R间期是0%与20%,进行非参数检验,z值1.555,t值0.120>0.05,无统计学意义,即0%与20%R-R间期升主动脉管腔无显著性差异。降主动脉均值相差最大R-R间期是0%与30%,进行非参数检验,z值1.757,t值0.079>0.05,无统计学意义,即0%与30%R-R间期降主动脉管腔无显著性差异。97例高血压检查者升主动脉10个R-R间期管腔变化范围最大值1.30(cm×cm)最小值0.38(cm×cm),平均值0.70±0.26(cm×cm)。降主动脉10个R-R间期管腔变化范围最大值0.74(cm×cm)最小值0.21(cm×cm),平均值0.38±0.12(cm×cm)。97例高血压检查者升降主动脉10个R-R间期管腔变化范围进行非参数检验,z值5.438,t值0.001<0.05,有统计学意义,即高血压检查者10个R-R间期升主动脉比降主动脉管腔变化范围显著。⑵97例高血压检查者中升主动脉管腔面积最大值在20%R-R间期63例,在30%R-R间期29例,在40%R-R间期5例。最小值在0%R-R间期75例,在90%R-R间期20例,在10%R-R间期2例。97例高血压检查者中降主动脉管腔面积最大值在20%R-R间期43例,最大值在30%R-R间期52例,最大值在40%R-R间期2例。最小值在0%R-R间期77例,最小值在90%R-R间期18例,最小值在10%R-R间期2例。升主动脉管腔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范围104%-123%,平均112%。降主动脉管腔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范围105%-113%,平均107%。⑶升主动脉管腔显示清晰程度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70%、60%、50%、80%、40%、30%、20%、0%、90%、10%R-R间期。降主动脉管腔显示清晰程度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70%、60%、50%、80%、40%、30%、20%、0%、90%、10%R-R间期。与升主动脉一致。⑷30例升主动脉夹层真腔面积最大值4.89(cm×cm),最小值1.30(cm×cm),假腔面积最大值16.66(cm×cm),最小值4.07(cm×cm)。17例降主动脉夹层真腔面积最大值2.96(cm×cm),最小值,1.55(cm×cm),假腔面积最大值7.10(cm×cm),最小值2.81(cm×cm)。⑸胸主动脉夹层真假腔变化曲线呈“双凹型”和“平缓型”:胸主动脉夹层真腔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在升主动脉≥120%,降主动脉≥115%患者,其曲线呈双凹形态,称为“双凹型”,真腔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在升主动脉<120%,降主动脉<115%患者,其曲线呈平行形态,称为“平缓型”。在30例胸主动脉夹层累及升主动脉患者中,21例符合“双凹型”,9例符合“平缓型”。在17例夹层累及降主动脉患者中,12例符合“平缓型”,有5例符合“双凹型”。⑹47例主动脉患者均能显示破口,共56处,破口形态在.30%-80%R-R间期显示清晰,90%-20%R-R间期显示较为模糊。
   结论:①双源CT回顾性门控技术可显示高血压患者0%-90%R-R间期胸主动脉管腔变化及其清晰程度。②双源CT回顾性门控技术可显示胸主动脉夹层患者0%-90%R-R间期真假腔变化及破口形态,为临床上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依据和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