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艾丽丝·默多克小说中的后现代伦理道德观研究
【6h】

艾丽丝·默多克小说中的后现代伦理道德观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艾丽丝·默多克(1919-1999)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女小说家和哲学家,享有广泛的国际声誉。她是继查尔斯·狄更斯之后英国文坛少见的多产作家之一,在四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总共创作了26部小说,5部哲学著作,6部剧本及2部诗集。作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坛影响较大的作家与哲学家,在从事文学创作的同时,她的道德哲学思想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她的小说创作与道德哲学思想的关系一直是评论界争论的话题,本文通过对默多克小说文本的解读以及对其道德哲学思想的发展的分析提出:作为小说家与哲学家,默多克的小说创作很明显受到其道德哲学思想的影响,在小说文本中所体现出来的这种哲学倾向与后现代伦理学理念相符,是一种后现代的伦理道德观念,这充分体现了默多克与同时代作家相比所具有的独特性。
   关注他者与引人向善是默多克道德哲学的关键,这与后现代伦理学的指向基本一致。著名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指出随着后现代非理性主义和多元主义的盛行,伦理学发生了由现代他律伦理向个体道德的转向。这种转向既表现为后现代伦理的危机,也昭示着道德涵义的真正回归:道德不是靠他律的伦理规则实现的,而是在人们在以面孔相遇的原处场景中对“他者”所担负的责任。本论文通过对小说文本中人物的意识形态,道德观点,宗教信仰以及爱的理念等的分析,进一步阐述了默多克的后现代伦理道德观,对这种观点的分析与探讨深化了对默多克小说文本的研究,使读者更好的理解身为作家与哲学家的默多克的小说创作意图以及她处理文学与哲学关系的方式方法。
   本文除导论和结论外,共分五章。
   导论部分首先对默多克小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批评性梳理,进而提出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伦理学批评的内容及其在当代的影响,通过小说文本的细读和文化背景的分析来挖掘默多克文学创作与道德哲学思想之间的关系及意义。
   第一章集中讨论了默多克小说中对人类的自我与恶的关注和探索。认识到了当代西方社会宗教没落道德堕落的社会现实以及道德失误给社会的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默多克通过刻画人物意识中的阴暗面,深层次地挖掘恶的本源。通过对一系列恶的表象的深层挖掘,默多克认为自我中心是导致恶的最终根源。同样,后现代伦理学家认为道德原初场景善恶并存。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的伦理学设定都是错的,不存在一种“适合”道德本质状况的逻辑自洽的伦理学法典。在具体的语境中,人更趋于恶而不是善是因为人本身不是“理性的主体”,不会本能的约束对欲望的过度追求,对自我的过度关注以及承担对他人的责任。入围2010年“失落的布克奖”长名单作品《一次相当体面的失败》与《发往行星的消息》是本章重点分析的对象。
   第二章通过小说文本分析探讨默多克超越自我、关注他者的道德哲学思想。默多克是英国引进萨特存在主义思想的第一人,但是随着其道德哲学思想的不断成熟,她逐步认识到萨特的“他人即地狱”的观点有很大的缺陷,他人并不是地狱,他人与我并存于世,人们要学会消解自我、关注他人,营造和谐的生存环境。默多克对他者的重新解读具有典型的后现代伦理学特征。后现代伦理学也将他者作为道德哲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进行重新铸造,指出个人在本质上是道德的存在和责任的主体,人存在的最基本特征就是“与他人共处”,要对“他者”担负无条件的责任。鲍曼提出,一种真正的道德应该是“为了他者”的道德,“他者”不是认识和情感的客体,不是理性算计的对手,仅仅是一个需要承担道德责任的对象。本章将选取默多克自认为最满意的作品《大钟》和《独角兽》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默多克的道德哲学思想的后现代特征。
   第三章讨论了默多克无上帝的宗教神学思想在小说中的体现。自古以来,信仰宗教者认为上帝代表着人的本质归属,将世界与人联系在一起。而到了默多克生活的二十世纪,神已被宣判了死刑,这使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断裂,人不仅失去本质的归依,传统的理念和道德价值观也丧失殆尽。面对传统宗教的没落,默多克认为上帝之死不能代表宗教神学的消亡,宗教本是一种信仰模式,上帝是否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所代表的精神。善或美德应当置于人生中一个至高的地位,人类对这种永恒的“善”的追求就是最好的信仰,这一点在其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获奖小说《黑王子》和《修女与士兵》体现得非常明显。后现代伦理学致力于对所有的基础、原理或中心进行解构,包括对上帝的质疑和重新定义。在后现代伦理学者提出的九项原则中最后一项即没有救世主,人们需要的不是上帝存在与否,而是他所代表的至真至善的精神。
   第四章进一步探讨了默多克在小说中对其道德哲学的中心概念“善”以及“爱”的理解。1968年,默多克自称是柏拉图主义者,其道德思想深受柏拉图的理念的影响。她认为“善”犹如柏拉图洞喻论中的“太阳”,二者均不可见,但具有经由其光人们可以看见其它物的作用。“善”不可见,但又是真实而又绝对存在的。信教的人会行善,默多克同时强调那些不信教的人也可以有“善”,道德的权威性在于一种感悟,感悟什么是真实,感悟的同时也是对自我的压制。因此,她所理解的“善”既不可见又永远催人向前却永远也没有止境,善是永恒的目标,爱赋予其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讲,默多克提出的“善”与“爱”仅与后现代伦理学所倡导的对他人的关爱与责任一致,尤其应和了温和的后现代西方伦理学者得呼吁,即关注和尊重历史和传统,同时,也向前现代性和前现代西方伦理学传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回归。1978年布克奖获奖小说《大海啊,大海》,《布鲁诺的梦》和《一次相当体面的失败》是本章研究的文本基础。
   第五章以默多克的小说中对艺术,尤其是图画的关注为基点,进一步探讨她关于艺术审美提升道德修养的观点和看法。默多克认为艺术可以解放自我,使人从对自我的过度关注中挣脱出来转向美,美转而将人带向通往善的大道上。伟大的艺术将带给人幸福的感觉与灵魂的升华。无论是艺术的创作本身还是对艺术的欣赏,都将使人完全远离自私与自我的困扰,转向对他者的关注。艺术与道德的关系在后现代语境中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大多数后现代哲学家与伦理学家认为艺术审美是道德的基础,关系密切,不可分割,他们试图重新构建艺术对道德的贡献以反驳“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以重新归还艺术的道德魅力。默多克绝大多数的小说中都涉及对艺术和图画的关注,本章选取《黑王子》和《大钟》重点分析探讨。
   论文结论部分首先对默多克小说中后现代伦理道德观的构建进行简单的回顾和总结;继而得出以下结论:作为小说家与哲学家,默多克的小说创作很明显受到其道德哲学思想的影响,这种哲学思想与后现代伦理道德不谋而合,实际是一种后现代的伦理道德观;结论最后探讨了在现代语境下研究默多克小说创作及其后现代道德伦理观的价值和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