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压波动及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与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相关研究
【6h】

血压波动及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与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背景: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inswanger's Disease,BD),具有起病隐袭、进行性加重的特点,是皮质下血管性痴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典型者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卒中发作史、执行功能(包括抽象思维、概念形成和转换、信息处理速度等)障碍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痴呆,而局灶性体征主要表现为步态不稳、假性球麻痹、尿失禁等,且常伴有情感和行为异常。影像学的发展使其发现率日益增加,也因其严重的社会后果及逐渐增加的临床发现率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危险因素等方面,高血压被认为是其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压波动性是指24小时内血压水平的自发性变化。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应用,使得血压波动性异常与靶器官损伤的关系倍受关注。有研究证实,血压波动在靶器官损伤中的重要性不亚于血压水平,且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在高血压发病、血压调控及血压昼夜节律形态变化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作为肾素作用底物的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其地位尤为重要。AGT合成的调节主要是基因转录水平的调节,故AGT基因结构可能与原发高血压或者其他以血压水平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存在相关性。AGT基因错义突变M235T在人群中的出现率比较高,且经多项研究证实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病及血管性痴呆(Vasular dementia,VD)存在相关性,故提出假设:
   1、血压波动或血压昼夜节律形态异常与BD相关。
   2、AGTM235T基因多态性与BD存在相关性。
   3、AGTM235T可通过影响血压波动性或血压昼夜节律,从而与BD的发生或者发展相关。
   目的:
   1、探讨血压波动性、血压昼夜节律形态与BD的关系;
   2、研究AGTM235T基因多态性与BD的关系。
   3、探讨BD患者血压昼夜形态与AGTM235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方法:
   临床入组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122例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组(BD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8例为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EH组),正常健康查体者71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对所有的入组者进行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尿素氮(BUN)、肌酐(C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空腹血糖(FBG)水平检测,以及AGTM235T基因型检测;将MM基因型与MT基因型归为同组;对BD组及EH组的所有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AGTM235T基因型及M/T等位基因在三组间的分布频率及BD组和EH组间血压波动、昼夜节律形态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BD组血压昼夜节律形态与AGTM235T基因分布频率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1、三组间一般资料的比较BD组、EH病组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组、EH病组及正常对照组间TG、Cho、LDL、AST、ALT、BUN、Cr、FBG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2、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结果BD组、EH组、正常对照组三组间的AGTM235T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分布,实际检出基因型在各组内的分布频率与预期基本一致。
   3、三组间AGTM235T基因多态性比较:
   3-1、MM+MT基因型在BD组及正常对照组间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MM+MT基因型在BD组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EH组(P<0.01)。
   3-3、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在EH组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4、BD组及EH组间血压波动性、血压昼夜节律形态比较:
   4-1、BD组夜间舒张压及收缩压波动、24小时舒张压波动水平明显高于EH组(P<0.05)。
   4-2、反杓型血压昼夜节律形态在BD组的分布高于EH组(P<0.01)。
   5、BD组患者AGTM235T基因多态性与血压昼夜节律形态间相关性比较:BD患者中AGTM235T基因型表现为MM+MT基因型者,其血压昼夜节律形态更多的表现为反杓型。
   结论:
   1、AGTM235T基因MM或MT基因型与BD相关,AGTM235T基因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而AGTM235T基因型表现为MT或MM型的EH患者可能更易患BD。
   2、BD患者夜间血压及24小时舒张压波动明显,且夜问血压异常升高;AGTM235T基因的MM+MT基因型或M等位基因可能通过影响血压昼夜形态,从而参与了BD的发生和发展。
   本实验有助于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发现BD的高危人群,从而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预防,对已发生BD的患者注意其夜问血压水平及血压波动性的控制,最终降低VD的发生率或者延缓BD的进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