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过程中牙槽骨密度变化的CBCT研究
【6h】

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过程中牙槽骨密度变化的CBCT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背景
   牙周病是累及牙周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炎症性、破坏性疾病。各种错(牙合)畸形造成的咬合创伤是牙周病重要的局部促进因素。当牙周组织先已存在因菌斑引起的牙周炎时,咬合创伤便会起到协同破坏作用。通过正畸治疗,矫治错(牙合)畸形,使移位或异位的牙齿复位,调整牙齿咬合关系以及咬合力的方向,消除咬合创伤,有利于牙周组织的修复愈合,是牙周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常可发现,牙周病静止期的患者正畸治疗过程中常常有牙齿松动度增加,附着丧失加重,以及牙槽骨高度和密度降低等牙周破坏现象。也就是说,正畸治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牙周病的进展。而目前关于此类研究的文献报道甚少。
   目的
   本课题为明确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的安全性做一初步研究,选取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排齐整平阶段(简称治疗前后),前后两次锥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扫描图像,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牙周病稳定期牙移动时牙槽骨密度的变化,初步探索牙周病患者对正畸治疗反应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山东省立医院正畸科就诊的12例牙周病患者(其中男性4名,女性8名),在正畸治疗前和排齐整平后,分别拍摄锥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扫描图像,通过CBCT牙槽骨密度测量软件Easydent测量治疗前后的牙槽密度的变化,分析牙周病患者牙槽骨密度在正畸治疗的变化规律,上下颌牙及不同牙位间的牙槽骨对正畸治疗的反应的差异性,为临床牙周病患者的正畸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结果
   1.CBCT在三维重建下测量牙槽骨密度,获得的数据具有一致性、可靠性。测量区域参考点的选择有可重复性,研究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2.牙周病患者经正畸治疗后,牙槽骨密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
   3.同颌不同牙位之间牙槽骨密度正畸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
   4.下颌牙槽骨密度高于上颌,正畸治疗后牙槽骨密度降低程度较上颌更为严重。
   5.个别患者正畸治疗后CBCT三维重建图像显示唇侧骨板消失,个别牙位牙槽骨出现垂直骨吸收。
   结论
   1.CBCT是一种无创,可定量的,在三维重建下可以用来精确测量牙槽骨密度的方法,其测量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靠性。测量区参考点的选择具有可重复性,研究的数据有可比性。
   2.对于牙周病处于静止期的患者行正畸治疗,牙槽骨密度出现明显降低,提示目前在临床上通用的排齐整平方式所施加于牙周组织的作用力在一定程度上超过牙周组织所能承受的范围,牙槽骨破坏多于重建。
   3.同颌不同牙位间的牙槽骨正畸治疗前后牙槽骨密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在施加基本相同正畸力的情况下,不同牙位间的牙槽骨对其反应基本相同。
   4.下颌牙槽骨密度降低程度要高于上颌,即下颌牙槽骨对正畸治疗反应更为敏感,推测由于牙周病咬合创伤,形成应力敏感性高的附壁骨,在施加相同正畸力的情况下,附壁骨较正常牙槽骨更容易吸收,骨矿物质丢失量更大,导致牙槽骨密度降低更多。至于牙槽骨密度正畸治疗结束后能否恢复到原有状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5.个别患者出现牙槽骨垂直吸收。推测是由于使用正畸的方法压低伸长的牙时,会因为有牙周韧带的牵拉作用而造成圆锥形的骨吸收,形成狭长的骨下袋。其中有3名患者正畸治疗后CBCT三维重建图像显示其颊侧骨板消失。推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正畸排齐过程中牙齿唇舌向往复运动造成颊侧骨板吸收,骨密度降低,骨板厚度变薄,另一方面,由于CBCT自身三维重建方式必然会有部分图像信息的丢失,变薄的牙槽骨在重建图像上无法显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