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急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及其血流动力学转归的实验研究
【6h】

不同急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及其血流动力学转归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1.建立葡聚糖法、缝线线段法和自体血栓法急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2.探讨上述3种实验方法建立急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优劣(有效性、实用性、可重复性和稳定性)。3.探讨缝线线段法建立急性肺动脉高压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方法:实验犬15只,随机分成葡聚糖法组、缝线线段法组和自体血栓法组,每组5只。通过心导管经肺动脉内注射葡聚糖、缝线线段、自体血栓建立相应急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心导管测量右心室收缩压评估各实验方法优劣,在缝线线段法组中通过测定心导管各压力指标如右室收缩压RVSP、肺动脉收缩压PASP、左室收缩压LVSP、收缩期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LV、主动脉收缩压AOSP;使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容量指标如心输出量CO、左室内径LV、右室内径RV、肺动脉内径PA、主动脉内经AO、左室舒张末容积EDV-LV、左室射血分数EF-LV、右室舒张末容积EDV-RV、右室射血分数EF-RV研究血流动力学变化。
   结果:葡聚糖法肺动脉收缩压(PASP)于120min达到峰值,在180min时有明显下降(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标准差的均值为4.98mmHg;缝线线段法PASP于120min达到峰值,在180min有下降但不明显,标准差的均值为4.83mmHg;自体血栓法PASP于90min达到峰值,在180min有明显降低(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标准差的均值为12.12mmHg,较上述两种方法有显著差异。葡聚糖法、缝线线段法在可重复性(稳定性)上优于自体血栓法(P<0.05),缝线线段法与葡聚糖法比较该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建立后,在肺动脉压中度增高,右室压力负荷中度增重时,右室和肺动脉扩张,主动脉收缩压略减低,心输出量轻度下降(P>0.05);重度肺动脉高压时,右室压力负荷重度增重,右室进一步扩张,左室内径及容量减少,心输出量严重降低(P<0.05)。
   结论:1.葡聚糖法、缝线线段法和自体血栓法均可成功有效的建立急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2.葡聚糖法、缝线线段法在可重复性(稳定性)上优于自体血栓法,缝线线段法与葡聚糖法比较具有更好的持久性,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缝线线段法是建立急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及研究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简便有效的方法。急性肺动脉高压时左右心室均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为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评估和治疗决策提供帮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