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早期眼表变化的临床研究
【6h】

高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早期眼表变化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65岁~81岁高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手术本身及抗代谢药物5-氟尿嘧啶对术眼早期泪膜稳定性及眼表结构的临床研究。
   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6月期间在山东省立医院行小梁切除术,且材料保存完整的高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105例,105眼。其中男60例,60眼,女45例45眼。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为74.53±8.16岁。根据患者自身条件(包括年龄、Tenon囊、眼压等情况)术中是否应用抗代谢药物5-氟尿嘧啶(5-FU)将实验分为5-FU组(实验组)和未用组(空白对照组)。所有受试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分别于术前、术后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对随访患者依次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及眼表结构实验。观察指标包括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 IOP)、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 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Ⅰ STⅠ)、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 of cornea FL)、结膜印记细胞学检查(conjunctivaimpression cytology CIC)实验。统计学上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各项结果在术后各时间段与术前的差异以及术前、术后6个月时5-氟尿嘧啶(5-FU)组与未用组之间的差异。并得出小梁切除术后眼表病理生理变化的规律。注意眼压值、泪膜破裂时间、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每眼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全部检查均由同一人在同一间暗室内进行,暗室内要严格保持安静无风、恒温恒湿的条件。
   结果:1.眼压:术后1周眼压正常者105例(100%),术后1个月眼压正常者102(97.1%),术后3月眼压正常者96例(91.4%),术后6月眼压正常者90例(85.7%),术后各个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2.眼表检查指标:术后1周、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泪液分泌实验Schirmer testⅠ(STⅠ)显示泪液分泌减少(P<0.01),泪膜破裂时间(BUT)缩短(P<0.01),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增高(P<0.01),结膜杯状细胞(CIC)密度下降(P<0.01)。术后3个月泪膜破裂时间以及泪液分泌量比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1),而结膜杯状细胞密度、泪膜和眼表活体荧光素染色情况与术前比较仍有明显差异(P<0.01)。直到术后6个月眼表活体荧光素染色情况,结膜杯状细胞较术前无显著差异(P>0.01)。同时发现术中应用5-氟尿嘧啶(5-FU)的19例(19眼)青光眼患者在术后6个月仍存在角膜荧光素染色着染程度重(P<0.01),泪膜破裂时间缩短(P<0.01)、泪液分泌实验Schirmer testⅠ(STⅠ)显示泪液分泌量减少的情况(P<0.01)。而术前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
   结论:1.本研究证实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能明显降低患者病理性高眼压,改善患者眼胀、眼疼、头疼等症状。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手段。
   2.同时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影响术眼泪液的分泌量和分布,显著缩短泪膜破裂时间,降低泪膜的稳定性,甚至能诱发干眼症。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术眼泪液的分泌以及泪膜的稳定性可以逐步改善,术后第3个月基本恢复术前水平。
   3.青光眼小梁切除术造成结膜杯状细胞密度降低,术后较长时间内仍不能恢复,是患者长期眼部不适感的主要原因。
   4.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抗代谢药物5-氟尿嘧啶(5-FU)的患者,眼干、眼涩等症状及实验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在较长时间内仍有统计学的显著差异。提示抗代谢药物5-氟尿嘧啶(5-FU)可能加重手术眼眼表结构的损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