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病危险因素性别差异性分析
【6h】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病危险因素性别差异性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现己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而针对其预防而进行的研究却很少。大医治未病,要有效地预防高血压,就必须对其发病危险因素有充分的了解,目前公认的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遗传背景与不良生活习惯如高盐饮食等,但是,男性与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发病率、发病时间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其发病危险因素是否在共性中又存在差异?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无疑将有利于根据男、女性不同人群不同特点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更有效地减少或延缓原发性高血压在男、女性人群中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但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却很匮乏。本研究立足于男、女性别差异的独特角度对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在男性人群和女性人群中发病危险因素的差异性,为制定更具针对性及侧重性的原发性高血压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2010年6月至2011年11月入住齐鲁医院的1531名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高血压病家族史,特别是父、母亲原发性高血压患病情况,其他内容有年龄、饮食习惯、吸烟史、饮酒史。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内容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入院第一天清晨空腹采血,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尿素氮(UA)、胱抑素C(cys-c)。
   结果:
   1.遗传因素方面:
   1.1男性和女性患者无家族史的比例分别为51.68%和53.44%,P值>0.05,两组患者无家族史比例并无统计学差异。
   1.2有家族史的患者中男性组和女性组仅父亲患病的比例分别为17.31%和11.76%,P值<0.05,提示男性组和女性组仅父亲患病的比例有统计学差异,男性组高于女性组。男性组及女性组仅母亲患病的比例分别为17.31%和25.24%,P值<0.01,两组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女性组仅母亲患病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组。两组间父母均患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13.7%和9.56%,P值<0.05,男性组比例高于女性组。
   1.3男性高血压病患者仅父亲患病组(1组)、仅母亲患病组(2组)、父母均患高血压组(3组)和无家族史组(4组)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50.1±13.5岁、46.5±11.1岁、45.3±9.7岁和56.8±11.8岁。四组间两两比较的P值分别为P1-2、P1-3、P1-4、P2-4、P3-4<0.05,仅P2-3>0.05。由以上结果可知,男性组内有家族史患者发病年龄均比无家族史患者高,父母均患高血压组发病年龄最早。
   1.4女性患者仅父患高血压组(1组)、仅母患高血压组(2组)、父母均患高血压组(3组)和无家族史组(4组)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53.1±12.1岁、50.8±12.3岁、43.3±12.1岁和56.8±11.8岁。四组间两两比较的P值分别为P1-3、P1-4、P2-3、P2-4、P3-4均<0.05,仅P1-2>0.05、由以上结果可知,女性组内父母均患高血压组发病年龄最早,其次是仅母患高血压组和仅父患高血压组,最后为无家族遗传背景组。
   2.环境因素方面:
   男性组有吸烟史和饮酒史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6.52%和38.18%,女性组有吸烟史和饮酒史的患者比例仅为6.33%和1.84%。男性组患者体重指数26.1±4.1,钠盐摄入量7.6±1.5g,女性组体重指数为25.5±4.3,钠盐摄入量7.3±1.5g,组间比较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男性组较女性组高。同时,男性组和女性组A型性格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4.72%和70.2%,女性组较男性患者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组血清学指标TC、LDL-C、HDL-C、TG较低,与女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ALT、Cr、UA值较高,与女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男性组与女性组之间,遗传性危险因素和环境危险因素均有显著差异。遗传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家族史比例构成的差异以及不同家族史患者发病年龄的不同。男性组仅父患病的患者比例大于女性组,有高血压家族史组比无家族史组发病年龄早,在有家族史组内仅父患高血压组发病年龄较晚;女性组仅母患病的患者比例大于男性组,父母均患高血压组发病年龄最早,其次是仅母亲患高血压组和仅父亲患高血压组,最后为无家族组。据此,我们认为对有父系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的男性和母系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的女性应加强预防力度,而父母均患高血压病的人群应注意早期预防干预。在环境因素方面,本研究着重从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钠盐摄入量、性格类型五个方面进行差异性分析,前四个方面男性组均较女性组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格类型方面,女性组A型性格比例较男性高。血清学指标方面,女性组血脂四项均高于男性组,男性组肝功肾功有部分指标高于女性组。血清学指标的差异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男性和女性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级防治应该参考其间的差异进行,有利于提高预防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