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性别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危险因素与临床特点的对比研究
【6h】

不同性别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危险因素与临床特点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不同性别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年龄分布特点的比较

2 两组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危险因素的比较

3 两组心肌梗死临床特征的比较

4 两组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的比较

5 AMI住院患者社会经济因素的比较

讨 论

1.心肌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

2.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3.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

4.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性别差异

5.心肌梗死与预后

6.心肌梗死的社会经济因素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心肌梗死(AMI)的研究进展

个人简介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长治市不同性别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06年5月至2009年10月在长治市人民医院就诊并住院的238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性别分为两组,其中男性患者166例,女性患者72例。研究探讨两组患者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病死率等方面的特点。采用t检验,x2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男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平均年龄为57.23±10.75岁,女性患者为62.38±11.04岁。其中男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女性60~70岁。吸烟组男女性心肌梗死患者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高脂血症组、糖尿病组男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率与女性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心肌梗死患者无明显胸痛者与男性心肌梗死患者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较男性组高,两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梗死部位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心肌梗死组的病死率高于男性组(P<0.05)。年龄<40岁以及年龄在40~54岁之间的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相比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年龄在55~64岁之间以及年龄≥65岁的患者其病死率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心肌梗死患者因经济拮据自动出院者多于男性心肌梗死患者,两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男性心肌梗死患者吸烟率高于女性AMI患者。
   2、女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较男性AMI组高。
   3、女性心肌梗死组的病死率高于男性AMI组。
   4、男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病例数和系统住院治疗人数多于女性AMI患者。

著录项

  • 作者

    王艳;

  • 作者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
  • 学科 公共卫生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爱莲;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542.22;
  •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病死率; 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