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巴尔通体脂肪酸分类鉴定技术研究
【6h】

巴尔通体脂肪酸分类鉴定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1.综述

1.1 巴尔通体简介

1.1.1 巴尔通体的分类学地位

1.1.2 巴尔通体的特征

1.1.3 巴尔通体的发现历程

1.1.4 巴尔通体的培养特性

1.2 巴尔通体的分类鉴定方法

1.2.1 PCR技术

1.2.2 16SrRNA序列及16S-23SrRNA间区序列分析法

1.2.3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1.2.4 应用于巴尔通体分类鉴定的其他基因

1.3 脂肪酸分析在巴尔通体鉴定中的应用及价值

1.3.1 脂肪酸分析

1.3.2 脂肪酸分析在巴尔通体中的应用及价值

参考文献

2.巴尔通体液体培养条件优化及生长曲线观察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2.3 实验菌株

2.2.4 常规培养

2.2.5 液体培养

2.3 实验结果

2.3.1 蔗糖对照实验

2.3.2 谷氨酰胺对照实验

2.3.3 培养液PH值变化

2.3.4 标准菌株生长曲线

2.4 讨论

参考文献

3.建立巴尔通体脂肪酸测定的标准化方法及其应用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菌株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仪器

3.2.4 培养条件及样品制备条件优化

3.2.5 标准菌株、分离菌株及对照菌株脂肪酸分析

3.2.6 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培养条件优化

3.3.2 标准菌株及野生菌株脂肪酸数据分析

3.4 讨论

参考文献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细胞脂肪酸是生物体内不可缺少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之一。根据细菌自身脂肪酸种类和含量的差别,可以对未知菌株进行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亲缘关系分析。
  巴尔通体属于人兽共患病致病菌,营养条件苛刻,到目前为止部分巴尔通体菌种的培养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本论文利用液体培养方法,成功优化了巴尔通体液体培养基的成分,并绘制出了11株巴尔通体标准株的生长曲线,从而为确定提取巴尔通体脂肪酸时的获菌时间提供了实验依据;同时还解决了B.koehlerae培养难的问题。
  利用巴尔通体猫株代表株B.henselae和鼠株代表株B.grahamii两株标准株对影响巴尔通体脂肪酸成分和含量的各个条件(温度、培养基成分、传代次数、C02浓度、血液种类及浓度等)进行了筛选和优化;经过对不同条件下巴尔通体脂肪酸成分和含量的分析,成功构建了适合巴尔通体脂肪酸测定的标准化体系(培养条件;35℃,5%CO2;培养基:含5%去纤维羊血的胰酶大豆琼脂培养基;传代次数:3~6代;培养时间:4~6天;获菌质量:40mg)。
  利用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巴尔通体标准株和三株对照菌株(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根瘤土壤杆菌)的脂肪酸数据进行分析,两种分析方法都能明显地将对照菌株与巴尔通体标准株区分开来,即便是与巴尔通体亲缘性非常近的根瘤土壤杆菌也区分的很明显;对巴尔通体标准菌株平行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可以使不同标准菌株的平行样品区分开来。
  应用本研究建立的巴尔通体脂肪酸分析的标准体系对71株分离菌株进行脂肪酸提取、气相色谱分析,然后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脂肪酸分类鉴定方法可以应用于巴尔通体分离株的分类鉴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